理论教育 加法陷阱:减法等同于消极的误区

加法陷阱:减法等同于消极的误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掉进“加法”陷阱的其他原因还有很多。如果发言是加法式的,就会被认为是积极的、向前的,评价自然也就提升了。加法型的人更容易晋升。这也是“加法型”企业增加的原因之一吧。减法式的发言恐怕会被当作消极和后退的象征。在一个加法思维蔓延的组织里,提出不要做某事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减法”中也有“生产型减法”和“进攻型减法”之分。“减法”绝不是消极的,我们要理解这一点。

加法陷阱:减法等同于消极的误区

掉进“加法”陷阱的其他原因还有很多。

让我们继续提问吧。

2-2 销售思路的着眼点在于 “本企业拥有而其他企业没有的东西”

问:你认为以下哪个人物的发言能够得到较高的人事评价。

(1)A.“卖这个商品吧”

B.“不要卖这个商品了吧”

(2)A.“做这个工作吧”

B.“不要做这个工作了吧”(www.daowen.com)

答:(1)A.65.9% B.34.1%

(2)A.74.3% B.25.7%

(1)(2)两个情况下,获得更高人事评价的都是A。这就是所谓放手干的主张。如果发言是加法式的,就会被认为是积极的、向前的,评价自然也就提升了。加法型的人更容易晋升。这也是“加法型”企业增加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像B那样主张放弃,在企业里是很难得到好的评价的。减法式的发言恐怕会被当作消极和后退的象征。在职场晋升的道路上这就有可能成为障碍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你工作的公司或者单位的会议场景。

在会议上,人们经常热烈地讨论“干什么”,却极少讨论“不干什么”。在一个加法思维蔓延的组织里,提出不要做某事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减法”中也有“生产型减法”和“进攻型减法”之分。“减法”绝不是消极的,我们要理解这一点。如果一个组织的文化氛围不能够让人说出积极的“放弃”这两个字,那么它就永远无法脱离“加法经营”的圈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