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构利润表内容:深入认识企业经营成果

重构利润表内容:深入认识企业经营成果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包括了那些未实现的、超越损益表的利润和损失的要素,能更好地反映当期净资产的全部变动情况。因此,我们将利润表的内容进行重构,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利润表和辨识企业的经营成果,具体如下。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的合计金额。

重构利润表内容:深入认识企业经营成果

尽管传统会计收益客观、可检验和谨慎,但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及配比原则计算出来的传统会计收益表现出较大的片面性,是许多人为规则的产物。它具体表现在:第一,坚持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使计量的收益并非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未实现的持有收益;第二,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使成本不能得到真正回收,造成虚盈实亏;第三,历史成本计价使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仅是尚未摊销的成本余额,从而失去了现实意义;第四,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都基于主观判断因素,使计量结果缺乏可比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首次提出了综合收益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产权的一种变动”。根据:FASB提出的综合收益概念,综合收益可以表示为“综合收益=净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其中,净利润(或净收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税后利润,其他综合收益指的是除净收益以外在各个会计期间内的其他非业主交易引起的权益变动。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包括了那些未实现的、超越损益表的利润和损失的要素,能更好地反映当期净资产的全部变动情况。然而,综合收益中的各项收益来源可能在稳定性、风险性和可预测性上有所不同,收益特征可能彼此悬殊,这便需要掌握有关综合收益各种组成内容的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

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作为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纳入利润表,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综合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和损失)的内容,而另一部分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为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分别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在利润表中列示于净利润之下,最后通过“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全面揭示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

针对上述内容,我国的多步式利润表按照企业收益形成的主要环节,通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四个层次来分步披露企业的收益,并详细地揭示企业收益的形成过程。利润表中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

其中,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中“营业”的意义是不相同的。“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营业利润”中的“营业”范围则较广,既包括对产品或者劳务的经营,也包括“资产减值损失”等与管理和决策有关的项目对利润的影响,还包括通常不被认为是日常经营活动的对外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样便导致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很难按照同一口径进行比较。因此,我们将利润表的内容进行重构,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利润表和辨识企业的经营成果,具体如下。

第一层,毛利。这一概念反映了企业初始获利空间的大小,或者是最大利润空间的大小,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往往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并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其公式如下: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www.daowen.com)

第二层,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既包含经营活动所获取的利润,也包含对外投资活动所获取的投资收益。之所以将投资收益项目也纳入营业利润范围,是因为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在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是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毛利-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在实际分析时,仍然建议将经营活动所获取的利润“经营利润”与对外投资活动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分别考虑,因为利润的来源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及现金流量的实现情况都有所影响,当然也会形成不同的盈利模式,从而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等。

第三层,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之间的差异在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区别于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一般来说,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都应该属于小项目,要看清其对利润的实质性影响。其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层,净利润。利润总额减掉企业所得税费用就是净利润。报表使用者往往更加关注净利润,尤其是股东,净利润对于利益分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其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第五层,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的合计金额。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应当根据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其分为下列两类列报:①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主要包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等;②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其公式如下:

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