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新的发展方向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新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对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人将食物安全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转基因技术。民间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拓宽金融资金渠道,对农村的信贷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加强完善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农业科技贷款规模。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新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对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粮食产量增加的方式无非有三种:第一种是调整粮食产业结构,使得一些产量较低的作物被另一些产量较高的作物取代,比如更多的种植玉米取代水稻等。但是由于对于不同种粮食的刚性需求量存在限制,不同作物对于种植条件等也有不同要求,所以该种方法可行性不高;第二种是增加对于农业的投入,促使更多的人力物力流向农业。这一方法虽然可行,但是如果想要让农业的活跃程度达到较高水平,需要的投入是十分长期和大量的,这一方法虽然在一些时候可行,但是后劲不足,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三种也是我们主要讨论的一种,就是科技的进步。纵观农业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史。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方面,从需求面看,我国人口增长基数大,农业产出消耗总量高;从供应面看,自然资源禀赋硬约束,主粮耕地保有不乐观,基层耕田劳力多流失,极端异常气候高频发。这必然要求创新和推广具有资源集约性、环境友好型、广泛适应性和较强抗逆性的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到60%,其中良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5%。而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是80%左右,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要求我们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破除国外的技术封锁,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人将食物安全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使人们意识到分子水平操控物种的性状对于育种的重要性,转基因技术不仅仅是转基因本身,而且标志着分子育种时代的到来,由转基因带动的表观遗传育种(也被称为第二代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等如今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无论如何,育种技术的本质都不会变化,那就是获得优良性状,并且让它稳定的遗传下去同时批量生产。

遗传就不可避免的谈到基因,基因的复制和分配是遗传的主要方式(现代研究表明,遗传机制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一些RNA、蛋白质等也参与到遗传过程中)。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育种也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基因的改变。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大营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与小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扩大农作物在恶劣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如抗旱、抗寒、耐盐碱和耐酸性土壤,这样可以大规模利用荒地和贫瘠的土地。所以在现代条件下,想要全盘避免转基因是逆历史潮流的,也是不现实的。可以考虑使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生物基因,增加粮食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拥有技术不代表建立霸权,但是却可以掌握主动权,在世界分子育种和现代农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风险这一问题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转基因是否存在风险,而是存在风险的可能性有多高、是否可以控制、如果出现意外是否可以承受。无论作为消费者还是技术的应用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充分认识转基因,客观评价转基因,在透明公开的条件下自我进行选择是用还是不用。同时如果我们放宽视野,农业生物技术并非仅仅限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只是一种途径,未来的农业应是多方面的模式,即包括杂交农业、生态有机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土壤养分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局限于以转基因为代表的还原论科学(reductionistic science),而是以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研究和实践(包括传统知识和当地知识)的系统工程(systematic approach)。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第21次农业会议中提到,全球应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开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物品种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24]

与此同时,基于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科技体制的建立应充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将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作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科研单位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了解农民有关技术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研究所急需的,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速农业科学技术进步。(www.daowen.com)

第二,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创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积极利用外资,鼓励对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民间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拓宽金融资金渠道,对农村信贷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加强完善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农业科技贷款规模。科学管理农业科技投入资金,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资金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充分发挥在农业科技进步中政府的促进和服务作用。政府应充分保证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正确,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宏观引导激励政策,在利益诱导方面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促进和服务作用,优化环境,协调关系,担当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角色。

第四,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成果的转化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速度,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