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里海地区油气利益争夺:中俄关系与输油管道竞争

里海地区油气利益争夺:中俄关系与输油管道竞争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里海地区角度来看,存在四大主要利益关系主体,一是俄罗斯,二是中国,三是伊朗,四则为土耳其。争夺里海油气的各国力量结构呈内外三角状,中国处于其交叉处。除此之外,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是存在较多影响因素的,例如安全、外交以及政治等等;其次,在中国能源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上,日本显得异常敏感,并不惜代价同中国争夺输油管道。

里海地区油气利益争夺:中俄关系与输油管道竞争

1.里海法律地位问题

里海石油是大国在中亚进行多轮博弈的核心目标。从里海地区角度来看,存在四大主要利益关系主体,一是俄罗斯,二是中国,三是伊朗,四则为土耳其。除此之外,欧盟及美国等力量也视里海石油为重要战略目标。这些国家围绕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地缘竞争状态可以描述为以巩固和扩张为基础的相互渗透与反渗透,基本状态是:内外竞争并存,政治目标和经济追求相交,资源争夺并行于管线控制。能否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找到利益平衡决定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解决。

争夺里海油气的各国力量结构呈内外三角状,中国处于其交叉处。对于油气地缘战略各方来说,我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是给左右受制于人的中亚国家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且对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亚洲策略进行了约束。[34]未来,中国同中亚的能源合作战略将会遭遇重重国际压力。第一,中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被美国视为潜在威胁,在国际社会抛出“中国石油威胁论”,同时依托各种手段对中国在中亚及里海区域的战略空间进行了挤压与缩减。除此之外,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是存在较多影响因素的,例如安全、外交以及政治等等;其次,在中国能源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上,日本显得异常敏感,并不惜代价同中国争夺输油管道。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有着同中国相似的油气需求和消费结构,获得更多的中亚石油份额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后,在多国利益交织之下,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控制了中亚地区的优质油气资源,中国石油公司不得不接受已开采、废弃、高风险战乱和新开采地区,面临跨国石油公司的围堵。

2.“中国石油威胁论”

在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下,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就中国国情和能源需求来讲,世界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和中国的利益最为相关。首先,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崛起的事实让发达国家很难接受。从对世界能源安全进行维护方面来看,即便当前我国和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中亚地区上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受到意识形态及政治对立性的影响,在世界能源治理环节之中,中国还必须实现自身国家政治利益的维护和发展。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国外能源领域投资,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投资均有较大的增长,维护本国海外投资利益成为中国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思考。其一,中国要与第三世界国家处理好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其二,中国要与发达国家在资源开发方面形成合作关系,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在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中已被改变。最后,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舆论上,“中国威胁论”不断变换出场,日本以及菲律宾等国家受到美国影响,开始不断对我国主权及领土进行挑衅;欧盟与美国则就中国快速发展的风电和光伏产业抡起“双反”大棒。中国在国际能源力量对比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即便在世界能源治理环节中,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极为有利,然而需要承受的挑战及压力却依旧存在。

就最近几年来说,我国能源进口需求呈现出了显著增长态势。在2015年之时,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开始突破60%的大关,天然气约为35%,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势必会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进口国家。较之欧洲等地而言,亚洲在能源资源方面较为欠缺,且能源消费刚好相反,增速迅猛。中国邻国当中基本全部属于能源消费量高的国家,且周边只有俄罗斯与中亚地区是能源净出口国。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支撑下,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加强与中国能源资源的竞争,对中国的国土和领海进行挑衅,使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复杂。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关系相互交织,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单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绝对能源安全”,要坚决抵制以损害他国利益及能源安全来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及方式,不然的话,其最终势必会对世界能源安全产生消极影响。构建共同能源安全观也是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所倡导的,同时也是世界大势所趋。

【注释】

[1]许勤华:《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231页。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4]〔俄〕卡·托卡耶夫:《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

[5]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231页。

[6]石岚:《中亚费尔干纳:伊斯兰与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8页。

[7]麦金德:《历史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

[8]佘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5页。

[9]除非发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平衡和多元外交将是中亚国家最可能的选择。多元和平衡外交对中国有重要的含义。它意味着发展同中国的能源合作关系既是中亚国家的重要选项,同时又不是唯一的选项;中亚国家既把中国作为重要伙伴,但不会“倒向”中国;中亚国家既对中国在中亚的发展抱有期望,同时也会对中国在中亚的发展有所限制;中亚国家可能利用中国平衡其他大国,同时也会利用其他大国平衡中国。

[10]高永久、胡尚哲:《论“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载《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1]成宁:《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及美俄争夺该地区的新态势》,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3期。

[12]〔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43页。

[13]高祖贵:《美国在“动荡弧”的战略利益分析》,载《美国研究》,2005年第3期。

[14]谢文心:《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分析与思考》,载《经济师》,2011年第2期,第12-13页。(www.daowen.com)

[15]Z.Brzezinski,“Russia Stumbles Toward Refrom”,The Wall Street Journal,April 7,1998.

[16]吴大辉:《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策动颜色革命的三重诉求》,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2期。

[17]〔俄〕波兹德尼亚科:《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利益——俄罗斯军事安全研讨会言论汇编》,1992年版,第243-246页。

[18]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领域。该条约规定欧盟的目标之一是“在国际舞台上显示欧洲联盟身份”。

[19]http://news.bbc.co.uk/2/hi/europe/8179461.stm.

[20]孙霞:《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载《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21]European Commission,“Green Paper.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p.4.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HCOM:2006:0105:FIN:EN:PDF.

[22]European Commission,“An Energy Policy for Europe.2007”.p.3.http://ec.eliropa.eu/energy/energy_policy/doc/0l_energyj3olicy_tbr_europe_en.pclf.

[23]参见http://www.energy..eu/dependency.

[24]European Community,“Regional Strategy Paper for Assistance to Central Asia for the period 2007-2013”,p.5.http://eeas.europa.eii/central_asia/rsp/07—13_en.pdf.

[25]该计划也被称为INOGATE计划,是1995年开始的欧盟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中亚五国之间的能源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凝聚能源市场、加强能源安全、支持可持续能源发展和吸引能源项目投资。

[26]具体合作领域包括:促进建立一个统一的油气和电力市场,满足能源生产、运输、供应的安全,通过能源效率、节能等追求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有着共同利益的能源项目的投资。

[27]参见:欧盟委员会,EU Crude oil imports,http://ec.europa.e/energy/observatory/oil/import_export_en.htm.

[28]参见:欧盟委员会,EU and Azerbaijan trade,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06/September/tradoc_113347.pdf.

[29]参见:纳布科官方网站,http://www.nabucco-pipeline.cotn/portal/page/portal/en/pipeline/timeline_steps.

[30]欧盟积极支持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卡拉恰干纳克(KARACHAGANAK),产量约为200亿立方米,占哈萨克斯坦天然气总产量的40%,而欧盟认为,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的出口才能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因此,在实际行动上,欧盟对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较为迟缓。

[31]伊朗向东:重修丝绸之路寻求中亚突围-国际-东方早报网,2012-10-25,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2/10/25/884699.shtml.

[32]沈翼鹏:《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抬头》,载《世界宗教资料》,1994年第4期。

[33]http://xj.people.com.cn/n/2014/0620/c188514-21468379.html.

[34]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