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

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松江区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劳动者素质逐年提高,提供了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人力资源。

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

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地处上海市西南郊,距离上海市中心40千米,东与闵行区接壤,南与金山区毗邻,西北与青浦区相连,东南有一段与奉贤区交界。松江区土壤属湖沼相沉积的黏土类型,上层土壤以沙质小粉泥、青紫泥为主。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光、热、水同季。年平均温度15.4℃,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0.5℃,平均日照2 047.3小时,无霜期230天左右。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

近年来,随着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近年来,松江区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区19.65万农村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非农就业农民已达到17.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90.28%,使转移农民能够稳定就业;扎根农业的农民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不务农的农户可流转出土地,取得土地流转费收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据统计,现在农民的收入构成,来自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80%以上。

(二)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快土地流转,才能保证土地的集中连片种植。2006年,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区、镇农业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规范流转土地,签订市统一流转合同文本。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减少兼农户,扩大专业户,提升规模户,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2008年农户承包地总面积1.14万公顷,目前已经流转1.07万公顷,占93.95%。其中:签订市统一格式合同面积7 680公顷,签订流转合同6 711份;农户委托村组集体流转面积9 900公顷,出具规范委托书32 380份,进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随着松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体系,可以保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后对农业机械的大量需求。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10.8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40台、联合收割机160台、高速插秧机15台、配套农具1 100多台。全区1.07万公顷粮田,机械化耕作率达到100%,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9.5%,机械化播种率达到30%。松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稳定成熟和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具备了水稻插秧、机直播、机防治、机收割的能力。(www.daowen.com)

(四)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保障。松江区积极创新农业服务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一是强化科技为农服务。加强区、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积极实施联农扶农、科技入户工程。二是完善农资农机服务。在市郊率先建立浦江农资连锁超市公司和农邦农机合作社,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农业村。三是加强信息服务。由分布于各村的为农信息服务站专人负责,帮助农户查阅信息和技术资料。四是加强气象服务。区气象局通过手机和网络及时发布雨雪等灾害性气象预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抵御灾害,降低或减免损失。五是农业保险贷款担保服务,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五)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扶持

松江2013年连续出台了有关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政策对“三农”扶持资金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二级政策性直接补贴逐年递增,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已建成设施粮田6 666.67公顷、设施菜田1 040公顷、花卉设施298.8公顷。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六)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

农业经营者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人力资源。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了广大农民的市场开拓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涌现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规模经营能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农业技术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培训、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先后开设了粮食、蔬菜、花卉等29个培训项目。每年培训农民5 000多人,已有167名和800名“专业农民”分别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中级证书。劳动者素质逐年提高,提供了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人力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