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研究需要加入这些时代性、地域性因素以完善现有的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2.4.3.2构建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的分析框架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需要从时间演变、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变等多维视角进行立体研究。

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梳理已有研究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极化问题的研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4.3.1 完善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的理论体系

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通设施的大发展,运输费用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和空间组合的约束作用相对降低,但是交通的便利性、可达性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和空间组合的约束作用相对提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国外资本和产业实体大量涌入,这些外资、外企的区位选择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极化发展。正值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时期,制度的灵活性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和空间组合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强。区域间相互关系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过程中引起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相对集聚分布的现象。未来研究需要加入这些时代性、地域性因素以完善现有的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

2.4.3.2 构建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的分析框架(www.daowen.com)

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需要从时间演变、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变等多维视角进行立体研究。在具体研究中,需要从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程度、态势、布局、结构等多方面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在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时,要充分考虑新出现因素及其作用的机理。

2.4.3.3 改进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的方法

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极化指数衡量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程度,借助Arc-GIS、Eviews、SAM、Geoda等技术对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进行动态监测和空间分析,采用经济指标和空间相互关系指标划分经济极化区和非极化区的边界范围以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结构,借助含有空间维的区域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区域经济自组织与复杂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通过这些集成方法探索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形成与演化的特征与规律,为相应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