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优化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优化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本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产业转移升级、交通一体化、灾害风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开发格局等方面内容,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将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选择的部分指标需要反映京津冀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优化

为了使本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产业转移升级、交通一体化、灾害风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开发格局等方面内容,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将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科学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监测与评价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京津冀地区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性

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所选指标应该能够充分反映监测评价主题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指标计算方法应根据区域研究基础和数据情况,选择应用普遍、通用、精确可靠的方法。

(3)动态性(www.daowen.com)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要素空间流动等因素息息相关,具有动态特征。因此,开展监测评价时,应选择一些具有动态特征的量化指标,以更好地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的变化趋势。

(4)交互性

京津冀地区是城市的“集合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是城市之间的交互过程。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选择的部分指标需要反映京津冀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

(5)层次性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复杂的区域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分层细化的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