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据资源现状:概览和分析

数据资源现状:概览和分析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实际工作来看,尽管三地政务数据和各部委关于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资源积累颇丰,但是物理分布依然零散,各数据资源保存单位之间并没有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同时存在。

数据资源现状:概览和分析

1.数据资源保障充分,分布零散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工作多,任务重。为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统筹规划,需要从国家层面推动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保证充分的数据来源,支撑区域治理、交通环保、产业、民生领域统一决策与实施。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和目标,采取了“分工最细、阵容最强、合作最密”的数据资源提供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机构参与合作,地方发改部门、工业信息机构等密切配合,这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数据资源充分供给。

在区域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在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同时,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科学谋划、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主动进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在贯彻落实本地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地方性政策以外,针对公用资源形成了一定的三地协同管理机制。从实际工作来看,尽管三地政务数据和各部委关于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资源积累颇丰,但是物理分布依然零散,各数据资源保存单位之间并没有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同时存在。当前,必须加强三地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整合和共享,使各个数据管理单位之间能够快捷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支撑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突出,缺乏联通

在过去的20年里,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了多个信息管理机构和电子政务门户,通过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省、市内各级政府间政务信息的安全存储、高效处理、快速传递和便捷服务,较全国其他区域优势突出。以北京市“祥云工程”行动计划为例,“祥云工程”于2010年被列为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重点发展项目,有效推动了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然而,京津冀三地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基本是独立建设的,造成了标准规范、功能接口、建设体系和服务体系互相不兼容。政务基础设施之间缺乏互联互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地区协同决策与区域治理。要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对现有的以及正在部署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机整合和改造,建立一套完善的互联互通机制,奠定京津冀政务信息和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的硬件基础。

3.区域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有待深化(www.daowen.com)

一直以来,我国行政体系纵向协调较为畅通,但是省与省之间缺乏横向沟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签订了一系列区域协同工作协议。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完成了北京大外环、北京大兴机场,打通“断头路”。京津冀三地政府在污染治理方面达成共识,京津冀是共同体,产业结构、能源政策、排污标准、执法标准要在整体框架下规划制定。京津冀三地将构建京津冀大学联盟、京津冀职业教育联盟以及京津冀教师培养共同体。

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然而,还存在覆盖范围不广、业务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和深化,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安排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4.大数据机构逐步涌现,各自为政

大数据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是京津冀地区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目前,已有若干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大数据联盟及产业机构,例如以“中关村数据研发—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由清华大学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组建的京津冀大数据联盟;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和龙信数据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等;河北廊坊、张家口等地建立的京津冀大数据中心等。深入对比这些机构,可以发现各家或侧重于产业战略布局,或侧重于智库型政策研究,并未触及大数据的全链条特性:海量数据的科学组织、集成管理及分析挖掘。

鉴于以上背景,京津冀地区非常有必要建立权威、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从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两个层面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信息需求,并进一步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及挖掘分析技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治理、政务决策、实施效果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