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趋势分析:亚洲美妆行业销售额增长超出4%整体市场增长

市场趋势分析:亚洲美妆行业销售额增长超出4%整体市场增长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市场,色彩的变化呈现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该报告显示,2018年,亚洲美妆市场销售额增长8%,远高于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4%的增长。报告显示,男性专用的产品占亚洲市场美容产品总销售额的10%。目前,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速慢于中性护肤品牌的增长。

市场趋势分析:亚洲美妆行业销售额增长超出4%整体市场增长

要想在市场中取胜,就必须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消费者是上帝,这句话对企业而言可谓是瑰宝。如何在既有的消费习惯下取悦消费者,以及在未开发的领域创造消费者需求,一直是企业比拼想法和胆魄的必修项目。

那么,消费者有哪些取向?我们可以从市场的产品分布上来窥探。

汽车颜色为例。巴斯夫涂料部2019年2月发布了《巴斯夫汽车原厂漆色彩报告》,对 2018 年全球汽车市场的色彩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从全球层面来看,白、黑、灰及银等非彩色系色彩依旧是路上的主色调,采用这几种颜色的车辆占到了整个汽车产量的80%。

白色在其中更是遥遥领先,每4辆行驶在北美道路上的汽车中,就有1辆白色的车;在欧洲,这个比例达到近1∶3;而在亚太地区每2辆车中就有1辆是白色。银色的受欢迎程度较2018年则有所下降。在彩色系中,红色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选择,蓝色紧随其后。

在彩色系中,蓝色最受消费者欢迎,红色紧随其后。报告显示,车型越小,色彩就越鲜艳。彩色系在紧凑车型和微型车中受到欢迎。大型车当中彩色使用量显著下降,黑、白两色车较2018年有明显增长。

在亚太地区,有趣的一点是,棕色虽然仍然保持着在SUV车型中的受欢迎度,不过已经出现下降趋势,这预示着棕色在这种车型中的风头可能已经过去。

亚太地区的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将色彩偏好与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例如,金属黑和闪亮黑在几个车身细分市场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即使在微型汽车中,带有闪亮效果的银色和灰色也越来越常见。

在中国市场,色彩的变化呈现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巴斯夫涂料部亚太区首席色彩设计师松原千春表示:“彩色系的千变万化有目共睹,红色、蓝色、黄色、棕色和金色几乎出现在各种车型上。中国消费者比过去更加希望表达自己的色彩品位。”

世界原本就是由色彩构成的。在消费者方面,性别也是影响色彩选择的重要因素,共同构成美丽的风景

例如,被称为“美丽经济”的美妆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女性消费独大,但近年来,男性消费在稳步增长。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凯度2019年11月28日发布了《亚洲美妆趋势》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亚洲美妆市场销售额增长8%,远高于整体快速消费品市场4%的增长。其中,男士专用护肤产品成为亚洲美妆市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在亚洲市场,使用护肤品的男性数量在稳步增长,尤其是在中国、韩国和泰国。随着美妆步骤的增加,他们购买的产品类别也越来越丰富。但大多数男性仍然没有购买男性专有产品的习惯。报告显示,男性专用的产品占亚洲市场美容产品总销售额的10%。目前,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速慢于中性护肤品牌的增长。

欧莱雅香奈儿兰蔻等知名美妆品牌都已开始掘金男性消费商机。以百雀羚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也纷纷力推男性护肤系列产品。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 2019年中的预测,男士个人护理行业市场(包括美容)到2022年将高达1660亿美元。

影响消费者的不只是喜好。视觉健康需求也是目前一项重要指标。全球照明企业昕诺飞发布了一项关于照明的全球性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虽然超过半数(58%)的成年人害怕视力减退,但其中极少数人会积极主动地保护视力。

86%的受访者表示,比起听力,他们更重视视力,但其中只有33%的人会关注眼睛健康并做定期检查。

尽管照明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对用眼舒适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仅有32%的受访者会在购买灯泡时将这个因素考虑在内。调查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视力的重视程度会不断提高。

采访中,相比55岁以上的受访者(92%),18~24岁的受访者(79%)普遍缺乏对视力或听力下降问题的重视。

记忆力减退,这几年也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首要担心的是记忆力减退(61%),紧随其后的便是视力下降(58%)。而事实上,在波兰(65%)和中国(46%),人们对视力下降的担忧甚至超过了记忆力减退和关节疼痛。(www.daowen.com)

以上这些数据都给跨国企业提供了先机。

旅游行业的一个趋势报告,可以给企业和从业者一些启示。旅游平台猫途鹰公布了2019年度 TripBarometer 全球旅行调研结果,揭示了不同年龄层旅行者消费习惯存在的显著差异,旅行者选择目的地和住宿的多重考虑因素,以及旅行者对猫途鹰平台所提供的旅行信息的依赖程度。

调查表明,全球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文化因素比天气因素更为重要。34%的受访者选择某个目的地是为了体验当地人文风情,仅1/5的游客表示旅行是为了目的地的好天气。在选择酒店时,亚洲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比欧洲游客更看重酒店品牌。

猫途鹰中国区总裁朱明表示:“TripBarometer 调研揭示了2019年全球旅游市场的关键趋势,从旅行者在选择目的地和酒店时的灵感来源,到旅行预算及实际花费等。有关中国消费者的一些数据洞察也将为全球从业者吸引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提供参考。”

为了取悦消费者,企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给优惠,有的推新产品,有的给新购物体验,有的却被指责“作弊”。

比如,斯普林特起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指控这家无线运营商将其4G网络冒充5G技术。

斯普林特在纽约南部地区的一家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中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作弊。斯普林特在诉讼中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通过开展全国性的广告宣传活动,欺骗消费者相信其现有的4GLTE 高级网络是5G网络,试图在5G竞争中获得不公平的优势。”“这项技术不是5G。在5G中添加‘E’或‘进展’一词并不能减轻欺骗。”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在一份声明中称:“两年前,我们引入了5G进化技术,将其明确定义为向基于标准的5G进化的一步,并表示5G进展和5GE指示器只是让客户知道他们的设备所在的区域的速度是标准 LTE 的两倍。”

同样与“诚信”有关的是,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在意他们的数据有无安全保障。但这一点,情况似乎不容乐观。

戴尔易安信公布的第三期全球数据保护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2018年,各类组织管理的数据量平均达到9.70PB,与2016年的1.45PB相比激增569%;数据保护的“采纳者”数量相比2016年猛增近50个百分点。

报告提出,全球范围内,92%的企业看到了数据的潜在价值,36%的企业已经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76%的人在过去12个月内遭遇过数据中断事故,27%的人经历过无法修复的数据丢失,这个数字与2016年的14%相比增加了近1倍。

近半数(45%)受访者正苦苦寻找适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戴尔易安信数据保护业务总裁兼总经理 Beth Phalen 提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通常是组织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大多数企业现已认识到数据的价值,这证明我们正在积极保护和利用推动人类进步的数据。”

回到取悦消费者的话题上来,不断推出新产品是市场制胜的必由之路。

例如,亚马逊影视业务负责人2019年2月表态称,未来亚马逊计划每年拍摄30部电影,包括高成本大片、艺术作品和可直接在亚马逊网络视频服务上首映的电影。亚马逊和奈飞(Netflix)已经成为全球版权视频市场的两大“巨无霸”,两家公司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的经费拍摄电影电视内容,借此扩大视频会员规模。

此外,苹果也宣布,2019年计划花费至少10亿美元制作原创视频节目。有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正考虑将视频流媒体和 iCloud 云端存储捆绑为月度订阅服务包,或者与新闻订阅服务组合起来按月出售。公司服务业务主管不但从索尼挖去了两位高管,并将大部分工程资源放在视频产品上,自动驾驶项目裁减的200名员工大部分也转到了服务业务。

这些高科技公司正在通过提高原创视频产品的产出,来扩大服务业务的覆盖面,从而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不难看出,这些举措正意味着企业开始将增长引擎转移到服务和潜在的技术变革中去。如何增强会员业务?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服务来增强用户黏性?这些已成为视频行业,以至高科技公司关注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