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渝现代农业带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成渝现代农业带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在重庆市大足区联合召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调研座谈会,双方在会上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10项主要合作内容。两地农业农村部门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建动植物疫情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会展高质量发展3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成渝现代农业带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Modern Agriculture

【概况】 2020年,川渝两省市立足成渝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从强化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开展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建设前期工作,联合举办一批交流合作会议,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装备,推进成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成渝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 年初,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成德眉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专题研究谋划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建设“四区一中心一高地”的总体框架,形成专题报告;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研究形成《关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专题汇报》,并上报农业农村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起草组,主要内容被起草组采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在重庆市大足区联合召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调研座谈会,双方在会上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10项主要合作内容。重庆市组建调研组于2—5月到川渝20个市(区、县)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形成“1+10”调研报告体系,其中“1”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调研报告》,“10”是建设绿色优质高效粮油产业带、建设面向国际市场柑橘柠檬)产业带、建设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带、建设鲜食加工兼备特色蔬菜产业带、建设市场竞争力强的成渝生态茶产业带、建设优势明显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带、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调味品产业带、建设巴蜀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渔业产业带、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助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10个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丰富的政策和项目储备。9月8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成立〈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由两省市农业农村厅(委)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规划编制工作专班;联合两地农科院组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召开规划编制推进会议,正式启动规划编制。12月,川渝两省市在前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两地各部门及专家讨论,确定《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专项规划》大纲,大纲主要由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推进规划实施构成,主要内容明确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五方面30项重点工作任务。

(黄卫国 徐 勇)

【川渝现代农业合作机制健全】 5月21日,川渝两省市在重庆市大足区召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现场会议。两地农业农村部门签署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共建动植物疫情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会展高质量发展3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川渝两省市印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组,设立统筹协调、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宜居乡村建设5个小组,强化工作统筹;举办“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川渝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组织重庆14个区(县)、四川12个市(州)参加;指导川渝毗邻区县建立19对结对关系,签署57份农业农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市与新希望集团、正邦集团分别签署5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推动成立中国酱腌菜、茶叶、龙眼荔枝3个产业联盟。

(黄卫国)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成联合工作组,4月共同研究形成《关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专题汇报》,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起草组,主要内容被《规划纲要》起草组采纳。5—6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合作,在对四川省成都市等13个地市和重庆市大足区等5个区县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专题调研报告》,梳理形成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清单,主要内容被《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四川省委出台的重要文件采纳。9月8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专班的通知》,联合两地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保障完成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编制。

(徐 勇)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川渝两省市共同编制《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规划》,研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规范》,策划实施巴蜀美丽宜居乡村“双百工程”。重庆市政府成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渝北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申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编制畜牧科技城建设总体初步方案,推进内江、自贡2个区域分中心建设,完成区域性畜禽基因库施工设计调整和场平工程,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实现运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6万亩。四川省围绕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粮油、果蔬等产业集群。根据农业农村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四川省绵阳市、广元市承担川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眉山市、乐山市井研县承担省晚熟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三市一县围绕建设标准化生猪无疫小区和标准化晚熟柑橘优质基地、做好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巩固川猪和晚熟柑橘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等十个方面细化完善方案。

(黄卫国)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重庆市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规划区29个区县家庭承包经营农户513万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2612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116万亩、流转率42.7%,适度规模经营面积970万亩、适度规模集中度37.1%。重庆市大足区、永川区、梁平区获批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和印发工作方案。重庆市合川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推进,村组已制定完善发包方案。重庆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规划区29个区县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851亿元,6609个村、68892个组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63万人次,656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登记赋码、占比99.3%;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试点村359个、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5.4%;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营性总收入7.8亿元,基本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均年收入11.6万元。四川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达97.5%,率先在眉山市青神县、德阳市什邡市、广元市苍溪县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基本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成员身份5489万人,股份量化资产1024.7亿元,2.3万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扶持壮大129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成德眉资实现一体化交易;推进宅基地改革,资阳市、成都市郫都区、泸州市泸县、眉山市彭山区、凉山州西昌市、宜宾市翠屏区“1市5县”被纳入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数量居全国第1位,巴中市、眉山市青神县被纳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四川省各市(州)均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国家试点县(市、区)83个、省级试点县(市、区)130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92个村。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与21个市(州)、125个县(市、区)实现联网运行,完成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一体化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建设。

刘勇俊 陈 亮 杨仁斌)

【农业科技支撑强化】 重庆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截至年底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3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国家级星创天地21家、市级星创天地23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总数123个;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与应用转化,推荐100项农业主推技术、100个农业主推品种、20项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新认定7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30家,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50场;推动农业领域技术合同登记122项,成交额5475.9万元;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13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培育新品种59个,集成新技术105项,研制生产设备12套,开发新生产线25条,获得专利6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获省部级奖11项;选派550名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75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044名区(县)级特派员直接服务于2510个村庄,与3653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机构建立“1+1”帮扶关系,直接服务4.59万户农户,辐射带动34.81万户农民增收;加强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各级农技人员6022人。四川省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强农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现代农业“10+3”(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准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产业的战略支撑,2020年新申报建立国家土壤质量雅安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业微生物成都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果蔬腌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4个科研实验平台和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合作平台6个、国家级科创中心3个、部省级工程中心6个,以及部省级重点实验室、观测站、科研创新基地56个,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育种攻关,围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育种,审定公布育成新品种233个;完成“十四五”育种攻关规划编制,加快有利基因发掘及分子标记技术开发,突出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风味畜禽、肥料高效及适宜集约化种植、高效种子生产及高芽率杂交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创制,紧盯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商业性育种和公益性育种步伐;新增肉牛、花椒、花卉等专项,全年组织实施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农村领域省级科技计划等9个大专项计划;申报储备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75项;在全省新建豆类杂粮、中药材2个团队,创新团队总数达20个,遴选聘任岗位专家243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在川岗位科学家达36人、试验站62个,新建小麦、蔬菜、中药材、生猪、肉牛(饲草)、水产6个协同推广创新科技团队,吸纳19个市(州)、40个县(市、区)、131个单位的23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厅属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农业科技激励机制逐步成形,四川省畜科院川藏黑猪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全部兑现给科技人员,全省农业科技转化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四川省全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1项;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2项;组织推荐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3人、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6人、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24项。

(王瑞雪 刘俊豆)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重庆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先后出台产业园建设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构建形成较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聚力打造一批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要素集聚、产业提振、链条延伸,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17—2020年,重庆市依托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分类指导并开展粮食等大宗作物产品型、养殖型、果蔬菜特色农产品型和都市现代农业型四类产业园创建,创建潼南柠檬、涪陵榨菜、江津花椒、奉节脐橙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财政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增加,集中打造20个基础条件较好、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平均产值25亿元;区县分别创建1~2个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庆市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区县级为基础”三级联创格局。四川省按照项目化、具体化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新遴选第二批61个省级培育园区名单,累计培育园区129个;新认定省三星级园区41个、省四星级园区11个、省五星级园区7个。内江市资中县柑橘生猪产业园和巴中市南江县黄羊金银花产业园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市崇州市粮油产业园、绵阳市三台县麦冬生猪产业园获批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德阳市广汉市粮油、成都市邛崃市种业、资阳市安岳县柠檬等2019年以来获批创建的5个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期评估,成绩排名全国前10位。广元市苍溪县猕猴桃、德阳市广汉市粮油、成都市邛崃市种业和资阳市安岳县柠檬4个产业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

(赵红星 徐 勇)

【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建设】 川渝两省市共同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进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万达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荣昌隆昌4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等项目建设。重庆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从严管控耕地,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政策、面积和产量,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25.7万亩,总产量1085.1万吨;在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上,突出抓好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完成总投资2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66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1万亩,并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3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046万亩;以农田“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为导向,投资3亿元,在北碚、渝北、江津、合川、南川、綦江、大足、潼南、开州、忠县10个区县开展高标准农田“七化”(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示范区建设。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抓粮食扩面增产,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增耕地35万亩、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69.5万亩,总产量突破3500万吨。

(唐 琳)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 12月31日,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开工仪式在成都市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开启四川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种业强省的新征程。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以中期库为主、长期库为辅,建成后将涵盖农林牧渔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三位一体”,将成为国内唯一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该项目为成渝地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大项目,将对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现代种业育种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产生重大影响。

(余协中)

【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 重庆市加速推进国家商品猪战略保供基地建设,期末存栏生猪、能繁母猪、出栏生猪,分别为1082.9万头、109.3万头、1434.5万头。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新希望集团、正邦集团分别签署5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建立市级恢复生猪生产政策协调办公室,对政策落实、生产情况、重点项目等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年考核;整合发展资金5.8亿元,贷款贴息范围扩大到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全国最大额和首单3000万元生猪活体贷在重庆市投放;优化生产布局,明确万州、合川、开州等28个重点优势区县。四川德康公司、温氏、正大等大型养猪企业到重庆市发展生猪生产,生猪规模养殖场达5149个。国家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生猪交易市场、重庆市畜牧兽医云平台等平台建设不断提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畜牧科技城、国家级重点区域畜禽基因库建设不断加快,重庆市生猪稳产保供能力明显提升。

(晏 亮)

【荣昌隆昌“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建设】 荣昌隆昌4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建设项目计划“十四五”期间投资15亿元,围绕“双昌”大道、赖溪河沿线、三奇湖优质粮油产业园等水稻生产面积较大、水源条件较好的镇(街道),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科技装备、加工流通、市场品牌、配套服务等工程建设,集中连片规划布局稻渔基地20万亩,推广“稻蟹共生”“稻鳖共生”“稻鱼共生”“稻鳅共生”“稻虾共生”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技术模式集成示范,打造中国西部鱼米之乡。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技术模式,同时通过改善基地基础设施,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稻米品质,实现稻虾鱼丰产丰收,水稻亩产量500公斤以上,龙虾(鱼)亩产量100~150公斤;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和环境保护双赢。荣昌区将与隆昌市等毗邻地区共同打造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稻田”综合利用。(www.daowen.com)

(黄开碧)

【成渝双城棉纺织产业发展】 四川棉麻集团与重庆棉麻集团及重庆多家纺织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聚焦成渝双城棉纺织产业经济发展所需,借助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契机开展成渝两地纺织企业协作,利用四川棉麻在棉花资源、供应链及专业人才等优势,做好棉花原料稳价保供,为成渝两地棉纺织企业提供充足棉花纺织原料,推动两地纺织企业发展。

(邓 华)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自贡运营中心建设】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建设内容。11月27日,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与四川省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自贡运营中心,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双方围绕“国家平台、公益主体、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服务市场、造福三农”建设理念,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建设。双方拟在共建合作机制、共建自贡运营中心、共同开发自贡市生猪数字一体化监管平台、共享数字化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做大生猪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全局分量,增强区域生猪产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支撑和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和领导机构,不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为共同推进双方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共同开发自贡市生猪数字一体化监管平台,实现自贡市生猪生产、交易、屠宰等全链条实时监管,为政府决策、预警提供参考;根据自贡市生猪区域性业务需求,共享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开发建设的部分应用平台,为养殖户或第三方提供系列智能化解决方案、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自贡生猪乃至畜牧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签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

(黄 洪 黄卫国)

2020年11月27日,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与四川省自贡市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供图)

【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设】 5月18日,川渝共同实施的第二批示范项目——黔江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建设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厂,实现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产能。

(龚言新)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内江分院暨内江猪研究所建立】 12月16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内江分院暨内江猪研究所在四川省内江市正式挂牌。研究所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与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旨在开展内江猪遗传资源保护、综合开发利用、饲养管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猪场规划设计、配套设施设备开发及相关技术培训。研究所先后制定《内江猪搬迁猪群猪只淘汰疫病普查方案》《内江猪遗传资源保护与选育方案》,开展内江猪疫病普查和品种鉴别采样检测。

(黄 婕)

【川渝两省市大企业兼并重组】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新希望乳业以2.31亿元收购重庆新牛瀚虹实业有限公司60%股权,主要包括“一只酸奶牛”国内外的全部核心商标资产、自建或投资的中央厨房设施设备以及相关直营或加盟的门店等用于现场制售“一只酸奶牛”特色酸奶饮品的资产,其主营现制酸奶饮品销售,核心品牌为“一只酸奶牛”。双方合作后将致力于在战略上相互加持、在运营上有效协同,除市场和品牌互动之外,新乳业还将嫁接其平台资源,对“一只酸奶牛”在人才、数字科技、产品开发、品牌管理方面实施全面赋能管理,在供应链保障上助推“一只酸奶牛”实现区域突破,打开全国布局。

(张海笑)

【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 9月21日,第二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暨国际食品(柠檬)加工产业峰会在四川省资阳市举行。会议召开有助于推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安居区)和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柠檬产业集群,推动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同时有助于川渝两省市共同培育打造国际柠檬品牌。

(杨 彪)

【川渝特色农产品交易会】 9月23—26日,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川渝特色农产品交易会在成都市举行。交易会以“川渝合作·同庆丰收”为主题,围绕“金秋消费季,川渝好物进双城”,布展5000平方米,展销川渝农特产品、食品饮料、日用品等近1万种品类。

(蔡军军)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11月27—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农交会以“品牌强农,巩固脱贫成果;开放合作,共迎全面小康”为主题,以“办一流展会、最好展会、安全展会”为目标,以“安全、专业、高水平”为总要求,聚焦产业扶贫,加大品牌营销,推进贸易合作,设立产业扶贫、地理标志、农垦、人居环境以及粮油、果蔬、水产、畜禽、特大型企业馆等16个展区。农交会期间举办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农业企业品牌推介专场活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农业投资风险与社会资本支持“三农”发展论坛、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中国农垦品牌推介等13场重大活动。农交会展览活动规模20.4万平方米,参展商1.4万家,专业采购商4万家,参展产品8万种,交易金额418亿元;吸引线下观众30万人次,线上观众5000万人次,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最多、展品品类最全的一次展会,也是综合指数最好的一次展会。其中,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面积11500平方米,参展企业1580家,产品7000种,现场销售8260万元,签订销售订单4.6亿元,重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招商集中签约52个、338亿元。

(娄宇芳)

2020年11月27—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供图)

【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 11月22—26日,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在成都市彭州市举行。菜博会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主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商务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指导,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博览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支持,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一带一路和南菜北运分会、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彭州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菜博会以“擦亮川菜金字招牌 建设中国西部菜都”为主题,围绕贸易洽谈、展示展销、田园体验、乡村旅游等内容,通过“田间展”“场景展”“云上展”三大陈展方式,全面展示蔬菜产业发展成果,参展商家500家,线上线下参观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期间,菜博会发布成渝地区现代农业项目投资机会清单,举行第十一届“中国·四川蔬菜博览会”蔬菜机械化演示展示,演示国际国内先进蔬菜机械化移栽、直播、植保、精整地、开沟起垄覆膜等机械化作业过程及机械化种植蔬菜效果、田间长势和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静态展示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设备及技术,展现成都农机装备水平和蔬菜机械化装备100台套,召开2020年成都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培训会;举行第六届成都种业博览会(秋季)、中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蔬菜产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四川(成都)项目推介暨产销对接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签约农贸智慧物流中心、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基地暨结算中心、川产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及育苗中心等18个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熊 勇)

2020年11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开幕式在成都市彭州市天府蔬香博览园举行 (成都市彭州市 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