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视角下营改增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研究

技术视角下营改增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将从技术创新三阶段,分析“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影响。图3-4“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影响机制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发展。基于此,本书选用研发投入作为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指标,并提出假设1,认为“营改增”政策促使制造业服务化增加研发投入。另外,“服务化”作为制造业服务化最显著的特征,一般认为服务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术视角下营改增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研究

市场激励缺陷的存在使得政府能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刺激和驱动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外部环境。通过上文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是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因素之一。虽然“营改增”政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政策,但原理相似,下文将参照财税政策激励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综合“营改增”政策内容和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动力机制阐述“营改增”政策强化技术创新动机进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作用机理。

下文将从技术创新三阶段,分析“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影响。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分为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生产阶段,在每一阶段“营改增”政策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研发阶段,企业需要购买新的生产设备、原材料、支付研究开发人员高额的劳动报酬甚至是拓展未来的销售渠道,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时,企业对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技术能否开发成功还是潜在市场价值都存在巨大风险。在成果转化的阶段,企业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活动,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企业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不明确,仍然受到研发成果无法实现商业化的风险威胁,导致企业对进行进一步成果转化活动持观望态度。在产业化生产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风险来源于为新技术寻找市场,打开新产品的销路。

对于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而言,“营改增”政策能够通过降低部分风险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具体来说,“营改增”政策能够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创新潜在的税务风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一些髙新技术企业呈现出较强的服务化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变革,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创造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激增,很多新产品已经超越了传统产品的概念,扩展到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各类高新技术,按照传统的产品与服务的划分标准很难界定它的性质。关于这些性质难以界定为产品或服务的新事物,在“营改增”政策以前我国税收体系中无法找到相适用的规定。而“营改增”将产品和服务的征收标准进行统一之后,对这些性质不明的产品适用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问题予以了解决,也就消除了一部分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必然会加速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

对于产业化阶段,“营改增”政策能够解决新产品进入市场所要面对的重复征税问题。在“营改增”前,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都需要分别缴纳税款,从而形成产品和服务之间重复征税。对于制造业服务化企业,这一问题影响更加明显,在出售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服务,在计算缴纳税款时,要将产品与服务分离分别计算。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客户往往会选择产品与服务共同销售的产品,对于企业,在收款时往往会难以明确划分各部分款项是属于产品还是服务。而“营改增”政策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服务型制造业中,产品增加值和服务所得统一合并计算为总销售额,解决企业所得额核算不清的现状,因此能够减少第三阶段的税务问题,促进新产品加速进入市场。

除此之外,“营改增”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少服务型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和税收负担促进技术创新三阶段的发展。第一,“营改增”前很多制造业企业要负担流转税中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营改增”后,服务部门外购货物所含增值税进项均可抵扣,减少了企业税负。第二,“营改增”政策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其发展降低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竞争力。对于提供不同服务的制造业服务化来说,其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营改增”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最为明显;金融保险业“营改增”政策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影响较大;“营改增”政策促进了技术和咨询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科学技术的供应量,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带来了便利。因此,“营改增”政策能够加速企业利润积累,促进企业对各阶段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进程。(www.daowen.com)

图3-4 “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影响机制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发展。基于此,本书选用研发投入作为制造业服务化创新的指标,并提出假设1,认为“营改增”政策促使制造业服务化增加研发投入。

然后,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资金雄厚,有充足的资源支持研发投入,并且规模越大的企业往往经验丰富,在某一行业,积累沉淀的技术就越多越全面。因此,企业规模对研发阶段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具体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能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投入,也可能因为掌握了垄断技术而占有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因此减少研发投入。而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便利越多,所能节约的资金也就越多,为研究企业规模在“营改增”后对制造业服务化是否起到同样的作用,本书提出了假设2,即“营改增”政策后,企业规模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研发投入。

另外,“服务化”作为制造业服务化最显著的特征,一般认为服务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必然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将同质化的产品与差异化的服务相结合,丰富产品内涵,避开市场上的低成本竞争,还能锁定客户从而降低新产品和新技术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