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北沿江地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湖北沿江地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湖北沿江地市的共同选择。赤壁市没了小采石场的收入,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递增,赵李桥砖茶获批非遗,可见绿色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倒逼湖北各地向改革要红利,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加速产业腾笼换鸟,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沐浴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春光,一幅巨大的长江岸线生态优美画卷,正在湖北铺展延伸。

湖北沿江地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曾靠山吃山。鄂东小城赤壁,曾拥有矿山采石企业43家,但滚滚财富的代价,是山体的累累伤痕。曾靠水吃水。鱼米之乡洪湖,大湖水面围网养殖,曾让洪湖不见“浪打浪”,只见“竿连竿”。

怎么办?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湖北沿江地市的共同选择。

还是赤壁,当地政府刮骨疗毒,坚决关闭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矿山,如今只有1家通过验收,恢复生产。还是洪湖,15.5万亩围网,已全部拆除。

财路,真的由此断了吗?赤壁市没了小采石场的收入,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递增,赵李桥砖茶获批非遗,可见绿色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畅想,未来的洪湖,一池清水连天碧,会给当地百姓增加旅游收入,绿色与发展可以共赢。

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倒逼湖北各地向改革要红利,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加速产业腾笼换鸟,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之手,鼓荡绿色新风。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湖北初步建立总投资1.14万亿元的项目库,助力长江大保护;湖北“碳市”交易量、交易额全国第一,现代“卖碳翁”以市场手段减排增效。(www.daowen.com)

流域共治,撑起绿色“保护伞”。面对穿城而过的清江水,宜昌市、恩施州健全流域生态环保责任机制,创新出“跨县市水质交接”制度,让每个河段的环保接力棒都能接得好、跑得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意识正影响着湖北的沿江城市、企业。荆州启动“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计划到2020年,先导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0%以上;黄冈的晨鸣造纸项目也在不久前重新设计了方案,增加了数十亿元的环保投资。

沐浴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春光,一幅巨大的长江岸线生态优美画卷,正在湖北铺展延伸。

(《经济日报》2018年4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