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质量调查问卷: 评价23个品类的美中日品牌,分析优势与科技含量

产品质量调查问卷: 评价23个品类的美中日品牌,分析优势与科技含量

更新时间:2025-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问卷由一张表格构成。要求被试采用7点量表逐一对表格中所列的23个产品类别的美国品牌、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的产品质量打分。调查中代表美国优势的产品类别是西药和胶卷,代表没有优势的产品类别是卫生巾和钟表,代表中国优势的产品是抽油烟机和洗衣机。三组产品的科技含量评价值大致相当,分别为美国优势组2.13,没有优势组2.13,中国优势组2.21。

在针对来源国效应的研究中,调查法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黄合水,2003),因此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调查问卷由一张表格(如附表1)构成。要求被试采用7点量表逐一对表格中所列的23个产品类别的美国品牌、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的产品质量打分。分值范围是1~7,质量高的打高分,质量差的打低分。表格的前两个产品类别是练习项目,目的是让被试掌握评分标准。

已有的研究发现,品牌名字(Johansson,Douglas & Nonaka,1985)以及被试以前对具体品牌的了解(Hong & Toner,1989)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评价。因此,为了控制具体品牌名字的影响,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不使用具体的品牌产品(如海尔彩电、日立空调),而使用抽象的产品,如“美国品牌电脑”“中国品牌洗衣机”或“日本品牌芯片”。

问卷中被评价的23个产品类别是在前测基础上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们分别与品牌来源国变量构成三项被试内因素设计。

第一项是一个3×5的因素设计,目的是检验高科技含量产品中是否普遍存在来源国效应。其中的第一个因素是品牌来源国,包括3个水平,即美国品牌、日本品牌、中国品牌;第二个因素是产品类别,包括5个水平,即5个产品类别,它们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评价值在6.0以上。5个类别中平均有86%的人认为美国占有产业优势,28%的人认为日本占优势,认为中国占优势的只有1%。根据设计要求,本项实验被试需要评价的产品包括美国品牌电脑、日本品牌电脑、中国品牌电脑等共15项。(https://www.daowen.com)

第二项是一个2×3的因素设计。目的是检验中等科技含量产品中,不同国家的优势产品是否存在来源国效应。其中第一个因素是品牌来源国,包括中国和美国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是产业优势,包括3个水平,美国优势、中美相当(没有优势)和中国优势。调查中代表美国优势的产品类别是西药和胶卷,代表没有优势的产品类别是卫生巾和钟表,代表中国优势的产品是抽油烟机和洗衣机。这三个水平的6个产品类别都是根据前测结果选择出来的,认为美国占优势比例远大于中国占优势比例者为美国优势产品(二者比例相差≥30%),二者差不多的为没有优势产品(二者比例相差≤10%),认为中国占优势比例远大于美国占优势比例者则为中国优势产品(二者比例相差≥30%)。三组产品的平均科技含量都是中等水平,评价值分别为美国优势组3.90,没有优势组4.08,中国优势组3.80。按照设计要求,被试要评价的品牌产品有12项。

第三项设计与第二项设计相同,也是2×3的因素设计。目的是检验低科技含量产品中的来源国效应问题。两个因素分别是来源国和产业优势。代表三种产业优势水平的所有12个产品类别,采用与第二项因素设计相同的方法选择出来。美国优势组的产品类别是可乐、咖啡、巧克力和运动鞋;没有优势组是爽身粉、奶粉、葡萄酒和啤酒;中国优势组产品类别是中药、白酒、茶饮料和方便面。三组产品的科技含量评价值大致相当,分别为美国优势组2.13,没有优势组2.13,中国优势组2.21。该设计要求被试评价的品牌产品共24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