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如何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略目标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企业应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从而为经营、资产、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基础。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应选择与其风险容忍度相一致的战略,并据以指导资源配置。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战略目标可能滞后或其执行偏离设定的目标。合规目标的设定应考虑风险容忍度,管理层应确定实现合规目标时可接受的偏离范围。公司目标在确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沟通。

如何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战略目标的关注点

(1)战略目标是对企业全局的总体构想,是企业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战略目标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企业应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从而为经营、资产、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基础。

(2)在战略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董事会应清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管理层应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定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是企业增长、风险和报酬之间可接受的平衡范围。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应选择与其风险容忍度相一致的战略,并据以指导资源配置。

(3)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并不完全在企业的控制范围之内,外部事项(如政局动荡、政策变动、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的发生可能超出企业的控制范围。企业在目标设定过程中应考虑这类事项,将它们当作具有较低可能性的事项,一旦发生就启用相应的权变计划来处理。但是,这种计划只能缓解外部事项的影响,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4)战略目标是中长期目标,一般是稳定的,但在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内外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战略目标可能滞后或其执行偏离设定的目标。如果确需对既定目标做出调整、优化甚至转型,企业应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战略目标或实现战略转型。

(5)战略目标需要层层细分,以便落实。在时间上,要分解长期战略目标,建立整个企业的短期执行性战术目标,形成年度运营目标。在空间上,战略目标要分解到不同业务单位、事业部门或经营单位,使每个业务单位及其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战略目标分解形成年度运营目标后,年度运营目标再层层分解,最后落实为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并明确关键绩效指标等考核标准,从而使企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空间关系、时间关系、权责关系清晰明确的协调整体。

(二)合规目标的关注点

(1)合规目标的设定应反映企业适用的外部法律法规,包括相关法律、监管规则、国际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行业组织制定的自律章程等。

(2)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应包括在合规目标的设定中。

(3)法律法规为企业建立了最低的行为准则。企业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管理层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权,可以适当提高合规性标准。

(4)合规目标的设定应考虑风险容忍度,管理层应确定实现合规目标时可接受的偏离范围。企业应经常主动检查,复核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并定期开展合规性全面评价。

(5)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第三方认证是实现合规目标的重要举措。

(6)合规性记录可能对企业在社会和市场上的声誉产生很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三)报告目标的关注点

(1)报告目标的设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考虑使用者所要求的精准度,以合理的方式和适当的详细程度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总结,使其既不过于烦琐,也不过于简单。

(2)报告应反映企业的基本商务活动,按照使用者所需要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描述交易、事项。(www.daowen.com)

(3)外部财务报告目标应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符合相应的质量特征。设定外部财务报告目标应考虑财务报表列报的重要性水平,遵循会计准则进行相关认定,包括认定报告期内的相关交易和事项、账户的期末余额、报表项目的列报和相关披露等。

(4)外部报告应在可接受的限制范围内反映各种基础性交易和事项。外部非财务报告目标应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被公认的外部机构所发布的标准及框架相一致。设定外部非财务报告目标应考虑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精确度水平及准确性要求,并符合第三方对非财务报告方面的相关标准。

(5)内部报告目标应反映管理层的选择,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的准确、完整的信息。设定内部报告目标时,管理层应在非财务报告目标中体现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精确度水平及准确性要求,并在财务报告目标中体现重要性水平。

(四)经营目标的关注点

经营目标与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有关,包括业绩和盈利目标以及保护资产不受损失等。经营目标需要反映企业所处的特定市场、行业和外部环境。例如,经营目标需要与有关产品的竞争压力、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或者生产技术的变革相关。

(五)目标设定的控制目标

目标设定子要素的控制目标为公司设定恰当目标并进行沟通。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公司的目标可以分为公司层面目标和业务活动层面目标。公司层面目标是指公司的总目标和相关战略计划,与高层次资源的分配和优先利用相关。业务活动层面目标是总目标的子目标,是针对公司业务活动更加专门化的目标。

(六)目标设定的关键控制点

1.建立公司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与业务计划,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充分沟通

管理层建立了公司层面的战略目标(包括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遵循性目标)、战略规划及相应的业务计划。公司目标在确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沟通。比如,通过“两上两下”预算目标编制程序方式确定年度预算目标;通过预算质询会方式,获得管理层及公司员工对公司目标的反馈信息。公司经营目标在公司内部进行充分的沟通。比如,公司总部与各下属单位之间签订任务书,明确各单位的经营计划与任务,确定预算目标,并以业绩合同等形式下发。

2.保持公司战略目标、战略规划及业务计划的一致性

公司通过编制3~5年规划和按年滚动调整方式,保持公司战略计划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通过预算调整程序,保持业务计划、预算目标与公司战略及经营环境的一致性,如预算调整程序,成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评估。

3.定期评估公司目标与业务计划,对更新的公司目标与业务计划获得适当管理层的复核与批准

管理层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战略和年度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及增长模式的变化,并根据评估情况对战略规划进行更新,更新的公司目标与业务计划获得管理层的复核与审批。

管理层通过年度预算质询会方式评估年度预算,重新调整后的预算目标经过审批后下发各责任单位。管理层通过定期生产经营分析会形式,对公司目标与业务计划进行讨论,对公司经营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与更新,为各级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