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作出明确的指示?

如何作出明确的指示?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就企业而言,意思表达不够明确,足以延误工作,甚至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 以此来断定下属的能力不足,自是失之公平。 当一个人在语焉不详、一切均不明确的环境中学习时,无疑亦会养成语焉不详的习惯。 其实,即使表达得不够明确,下属只要能往好的方面理解,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上司原本以3天为限,要求下属尽快完成工作。

如何作出明确的指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莫过于双方对关键事项明确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有关数字、期限、目标等,切忌语焉不详,否则极易产生误会。

   就企业而言,意思表达不够明确,足以延误工作,甚至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

   例如,某下属转达说:“科长,处长刚才找您。”

   “不是要我过去?”

   “好象是吧!”

   科长必定颇为不快地想:“什么,好象是吧,根本连话都说不清楚!”

   以此来断定下属的能力不足,自是失之公平。但表达不明确终究是个缺点。

   有些上司在指示下属工作时,常如此表示:“好了,这样差不多了”,或“这个部分应以适当的方式重新整理。”

   上司这种含混不明的教导方法,也会使得下属在言行举止中模仿下来。

   当一个人在语焉不详、一切均不明确的环境中学习时,无疑亦会养成语焉不详的习惯。

   所谓“语焉不详”,是指如此的表达可以有广泛的解释。(www.daowen.com)

   其实,即使表达得不够明确,下属只要能往好的方面理解,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人类的心理往往倾向于逃避责任,将事情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解释。下属可能将上司“不明确的指示”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成一项轻松的工作去完成。

   例如,上司原本以3天为限,要求下属尽快完成工作。下属自己的解释可能是“大概一个星期吧!”类似的情形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一般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于先接受的信息较易相信,且能深植于脑海,心理学上称之为“首位效果”。

   此外,一个人最新学到的也较易保留在记忆中,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新近效果”。

   例如,当你与对方约定于某日某地商谈。数日之后,对方要求延后两小时,你将变更的时间记录在预定表中。

   到了当天,保留在你脑中的记忆仍是原先所订的时间,因此你会感到不安,最后仍再打电话给对方确定时间。

   相信有许多人均有类似的经验,道理即在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