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品通货膨胀:有必要辩护吗?

商品通货膨胀:有必要辩护吗?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通货膨胀引起的增量,多于以自愿储蓄为主的累积财富的增量,罗伯逊先生称之为“强制缺乏”。应当注意的是,信贷周期的商品通货膨胀阶段,不能持续提高财富积累的速度,只能引起财富积累短期内急剧上涨。如果时间确实紧急,任何情况下,商品通货膨胀可能是最有效的快速转变手段。但读者必须注意,这一章只讨论经济周期中的商品通货膨胀,也就是在货币因素没有任何持久变化时,投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

商品通货膨胀:有必要辩护吗?

“一战”后,许多人提出一种建议,即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实际政策的最佳目标。这意味着,除其他事项外,银行当局将不惜一切代价消除信贷周期。这一建议遭致批评,其中,D. H.罗伯逊先生在他的《银行政策与物价水平》中指出,虽然信贷周期会导致过度发展,带来众多弊端,但却有利于社会进步;若完全抑制信贷周期,可能会导致经济停滞不前。方便起见,不妨在这儿讨论一下罗伯逊的观点合不合理。

罗伯逊先生观点的主要根据是:只要信贷周期的商品通胀阶段持续下去,此时社会财富增长速度将超过其他情况下的增长速度。毋庸置疑,这一点正确无误。商品通货膨胀将导致社会当前产出超过当前消费,超过数目多于其他情况,但是,萧条期实际工资的增长是以正常资本积累为代价的。商品通货膨胀引起的增量,多于以自愿储蓄为主的累积财富的增量,罗伯逊先生称之为“强制缺乏”。他认为,有些情况下,累积财富的增长率应该高于没有“强制缺乏”贴补的自愿储蓄的增长率。

应当注意的是,信贷周期的商品通货膨胀阶段,不能持续提高财富积累的速度,只能引起财富积累短期内急剧上涨。完全可以想象,有时也的确需要这种爆发式增长。如果时间确实紧急,任何情况下,商品通货膨胀可能是最有效的快速转变手段。但有关这种情况很难找到合适的例子——当然,战争除外。因为纯粹派金融家可能在那些策略发挥作用之前,自己已被战争击垮了。

因此,我们必须把信贷周期紧缩阶段造成的财富积累损失归为另一类。如此,平衡究竟取决于那一边呢?19世纪,世界财富大量增加,很可能主要是通过商品通货膨胀积累起来的,但这可能是因为货币量日益增加,同时生产要素效率不断提高,导致价格长期略高于效率收入,这样便产生了利润,积累了财富。并不是因为信贷周期的剧烈波动带来了财富积累。因为周期性通货紧缩将使另一边蒙受巨大损失。紧缩期产生的损失,不仅源于以牺牲储蓄为代价的消费,而且源于非自愿失业导致的产出损失,其弊端比长期繁荣带来的益处更大。造成通货紧缩期间财富巨大损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储蓄流失,另一部分在于生产要素被迫闲置。而一般人对于这种巨大的损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自愿储蓄看起来不足时,货币管理政策若在不引起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能时不时引发商品通货通胀,这或许确有用处。但这就不是周期性通货膨胀了。如果要制定与信贷周期有关的一般规则,那么,总的来看,有利于信贷周期的一般规则似乎没有益处。

萧条中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们

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从金融业扩散到工业、农业,从货币扩散到实体经济,造成了历史上最大范围的失业潮。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发生了遍及全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估计,至少有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人口的7%。

其次,社会公平也必须加以考虑。在商品通货膨胀时期,生产要素的收入低于其产生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在企业家之间任意分配,成为其永久财富,因为通货膨胀带来的利润往往大于通货紧缩造成的损失。这种强制、随意转让劳动成果所有权的做法,本身就是一大弊端。

然而,某些间接理由可以用来支持罗伯逊先生的基本观点,如下所示:(www.daowen.com)

(一)在一个进步的社会里,确切说来是在一个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社会里,短暂的通货膨胀有时可能很有必要,可以确保生产能够以理想的速度从一种类型转到另一种类型。社会主义制度以知识和智慧为指导,生产资金的转移可以通过法令来实现。但这在个人主义体系中却行不通,资金往往待在原地不动。除非资源自己动,否则要想移动资源不仅需要其他地方预期利润上涨,而且要顶住利润下降的压力,甚至还要面临破产的威胁。由此可见,除非掌控资金的老牌企业家自愿放弃转而支持新借贷者,否则新借贷者将无法轻而易举地掌握必要的资金,在符合社会利益的情况下,尽快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因此,如果要尽快取得发展,通过商品通货膨胀可以给新借贷者提供获取资金的机会,或者通过收入通货膨胀使新借贷者能够与老牌公司竞争。面对影响大的人我们必须让步。新人和新方法是艰苦时代的副产品,与平静的繁荣期相比,能更快地上升到最高层。但这问题明显要权衡利害得失。此外,个别行业通常会经历大起大落,这往往就能够起到充分的刺激作用,无须人为制造现下讨论的干扰因素。货币稳定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归于平静,没有丝毫变化。平均稳定这个目标指的是,企业家在这一方面的损失与企业家整体在另一方面的收益大致平衡,所以整体上的繁荣与萧条不会叠加到个别行业、个人企业家的兴衰之中。但平均稳定并不说损益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就会失效。

D. H.罗伯逊

英国经济学家,是凯恩斯的学生及早期支持者,后与凯恩斯逐渐决裂,对其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进行了批评。

(二)罗伯逊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不同于特定价格变化,能够使生产要素根据所得报酬来调整付出,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与稳定时期相比,此时更接近最大利益。即使这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成立,但仍然存在哪种一般规则是最好的问题,而且必须满足许多条件才能成立。

所以,我的结论是,罗伯逊的观点虽然值得重视,但不足以推翻初步认定,即与信贷周期的波动相比,更倾向于将购买力稳定作为一般规则。但读者必须注意,这一章只讨论经济周期中的商品通货膨胀,也就是在货币因素没有任何持久变化时,投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与长期商品通货紧缩对应的长期商品通货膨胀完全是另一回事,它由货币供应不断增加造成,可作为增加积累财富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将在下卷第30章中探讨。

投资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作为一般规则还是非常可取的,因为这可以改善已经存在的商品通货紧缩。无论如何,该结论是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上涨趋向于使物价水平与现有收入水平再次恢复平衡。例如,当信贷周期的紧缩期造成普遍失业,而商品通货紧缩又没有转变为收入通货紧缩时,在不引起一点点扩张和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要使生产和就业恢复到正常水平,以此来改善现有的通货紧缩,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收入通货紧缩对所有生产要素的影响程度完全一样,情形就并非如此。但对商品通货紧缩来说的确如此。总而言之,在商品通货紧缩低谷时期稳定价格是愚蠢的做法。但所有主张稳定的人都将赞同这一做法。

从这一讨论中可以得出另一个合理的结论,即信贷周期的主要弊病在于紧缩期而非扩张期。因此,当商品通货膨胀转变为收入通货膨胀时,如果收入没有恢复到原有水平,而是在新的水平上保持稳定,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实际获益。货币供应量使均衡价格增长速度长期略快于效率收入的增长速度,导致人们慢慢偏向于商品通货膨胀,这种情况比物价水平相对于收益缓慢下降的情况更可取。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带来的益处将超过社会不公。如果一般税收制度能够考虑到社会不公,并改善部分社会不公,情况尤其如此;而如果一开始社会财富很少,又要迅速积累资本,即便没有改善措施,情况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