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的策略和措施

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的策略和措施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河两岸的农田,特别是山地丘陵区沿河的滩地和盆地平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地面高程低于汛期洪水位,只要遭遇稍大的雨洪就会形成灾害,水灾的发生频率很高,一般为3~5年一遇。但从全国范围整体分析,中小河流所造成灾害损失,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中小河流防洪战略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沿河的城镇应建立独立的城市防洪体系。中小河流两岸修建堤防要避免盲目性,防止因此而提高当地和下游的洪水位,加重洪灾的威胁。

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的策略和措施

(一)中小河流的洪灾不容忽视

全国中小河流数量甚多,据统计汇水面积超过100km2的就有50000条。分布在中小河流附近的工矿企业、城镇、居民点,多数防洪设施的标准很低或根本没有建设防护工程措施。沿河两岸的农田,特别是山地丘陵区沿河的滩地和盆地平原,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地面高程低于汛期洪水位,只要遭遇稍大的雨洪就会形成灾害,水灾的发生频率很高,一般为3~5年一遇。不过一次水灾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少,淹水历时也不很长,灾情一般较分散,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但从全国范围整体分析,中小河流所造成灾害损失,是非常可观的。

从1950~1990年的41年逐年损失序列中,剔除七大江河发生大洪水的11年(1954、1956、1957、1962、1963、1964、1975、1981、1985、1986、1988年),其余30年的洪灾损失,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的多年平均情况。统计数据表明,在一般年份,中小河流的水灾损失,特别是农业的损失,要占全国水灾损失的大部分,耕地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为多年平均值的82%和72%;倒塌房屋和死亡人数所占比例略低一些。由于中小河流面广量大,分别处于不同的气候区,因此从全国来看,几乎每年必然要有一些局地性水灾发生。即使在雨情和水情相对偏枯的年份,全国仍然存在相当可观的洪涝灾损失。对于受灾的局部地区来说,则是非同小可。现以1994年为例,该年除珠江外,全国大江大河的洪水比较平稳,但是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有1500多万hm2,成灾1000多万hm2,水灾直接损失高达1600多亿元,是1991年江淮大水灾害损失的两倍多,除灾区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外,主要是中小河流受灾多。

(二)中小河流的防洪减灾对策(www.daowen.com)

中小河流防洪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大江大河较大的支流防洪标准多为10年一遇左右,其他中小河流则不足10年一遇,大量的山丘小河基本上不设防。显然要像大江大河那样全面提高防洪标准,非国力之所及,在经济上也未必是合理的。因此,中小河流防洪战略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对于一些大江大河的主要支流,应根据原有防洪工程的基础和保护区范围内经济条件采取各种工程措施,逐步提高防洪标准至适当的水平。沿河的城镇应建立独立的城市防洪体系。支流的尾闾由于受汛期干流行洪水位的影响,在常遇洪水时上游来水及当地雨水如不能及时排除,就会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应统一规划,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抽排及防护等不同减灾措施。在防洪标准很低的地方,应采取移民建镇、平垸行洪、退田还河以及调整生产结构等多种措施解决。

至于面广量大的平原、山丘区中小河流的防洪问题,除了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水库外,应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植树种草,修建谷坊,在城镇及居民点进行局部防护及其他适合当地行之有效的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中小河流两岸修建堤防要避免盲目性,防止因此而提高当地和下游的洪水位,加重洪灾的威胁。不允许在河滩地上建城镇、村庄及其他基础设施,并应清除各类阻水行洪障碍。尽可能的加强突发性洪水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报及预警,要加强河道管理,保持河道畅通,划分出洪灾高风险的地域,做好应急和撤退准备,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