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人与集体双赢:实现利益共享

个人与集体双赢:实现利益共享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个人的利益所得,团队应该给予保护和支持,但是并非所有的个人利益都要得到保护。比如一些团队成员经常在工作中以个人利益为先,甚至为了私利而破坏团队利益,这样就会给团队造成极大的伤害。管理者需要通过沟通来确保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状态,而这种平衡的秘诀在于: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个人利益次之。

个人与集体双赢:实现利益共享

利益追求往往是最大的动机,也是最大的驱动力,个人的行为通常受到利益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团队工作的执行。人们通常都会说执行者的执行力低下主要在于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很多时候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态度问题,比如执行者消极怠工,借故拖延,甚至拒不执行,而造成这种消极态度的原因很有可能就在于个人利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他们不知道干好了会有什么好处。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和保护自身利益往往是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工资、奖金、分红,还是提拔,都是执行者在执行任务时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悬而未决,那么执行通常就会受到干扰。比如一些团队制定的激励政策模棱两可,执行者不知道自己完成任务之后会获得何种奖励;一些团队内部的激励体系非常复杂,奖金的计算方式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样一来,执行者很难知道自己将会在任务中受益多少,自然也很难被激励措施打动。这样一来,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能会有诸多顾虑,工作态度也会受到影响。

在沟通中,管理者需要尊重成员的个人需求,需要正视个人提出的要求,并想办法给予满足。对于个人的利益所得,团队应该给予保护和支持,但是并非所有的个人利益都要得到保护。比如一些团队成员经常在工作中以个人利益为先,甚至为了私利而破坏团队利益,这样就会给团队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些员工经常将公司里的财物挪为己用,比如把一些公共财产放到家里使用,或者将一些产品偷偷运出去卖,这种行为同样会让团队蒙受损失。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一些干部为了自身利益会推行小团体主义,他们会刻意压制竞争对手,选择让自己信任的人上位,结果导致有能力的人无法获得发挥才能的机会。

这些都是为了私利而破坏团队利益的恶劣表现,为此,团队管理者必须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必须在沟通中划定红线,他们应该告诉对方什么事可以去做,而什么事不能去做。这种事情可以通过制度来进行沟通和约定,也可以进行口头约谈和提醒,防止内部成员越界。

制度往往是比较实用的沟通方式,管理者可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内部成员不得做出有损团队利益的事,而违背规定的人将会受到严惩。为了强化制度的作用,每一个人从进入团队开始就需要牢记这些规则,就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记在心上,时刻提醒和约束自己的行为。(www.daowen.com)

此外,团队也需要强化内部文化建设,也需要注重对内部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团队需要对内部成员进行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技能培训,还应包括道德培训和价值观的培养;平时应该举办一些活动,宣扬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监督成员的言行举止,避免出现一些腐化行为。

管理者需要通过沟通来确保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状态,而这种平衡的秘诀在于: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个人利益次之。无论做什么,都要宣扬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明确团队的目标和利益点,然后在实现团队利益的基础上维护个人利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企业的业务订单在某时期不断增加,这对团队来说是好事,意味着销售额又可以获得提升。这个时候,企业管理者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作息时间,要求所有人加班加点赶工,尽快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加班往往会损害员工的利益,毕竟员工的休息时间、陪同家人的时间、娱乐的时间都被压缩和剥夺了,这通常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如果企业对此不闻不顾,那么这些不满和抱怨迟早会演化成矛盾。如果管理者善于协调和平衡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利益补偿,比如增加加班费,增加年终奖

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并不总是冲突对立的,有时候两者处在同一方向上,个人利益的实现往往以团队利益的实现为前提,只有团队利益获得保障,个人利益才会实现。就像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建立在团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团队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一样,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往往相辅相成,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共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