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革管理方式调整

改革管理方式调整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总方针。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三依靠”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在国内首次试制Cr15Mo3高合金耐磨铸铁。随着调整改革的深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开始发生转变,质量工作逐步由单纯的产品检验转移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上,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也由行检转为组织产品的升级创优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

改革管理方式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泵行业和全国其他领域一样,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首先抓了恢复性的整顿工作,恢复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健全图样管理制度,恢复会签和审批程序,取消了“三结合小分队”;加强工艺工装工作,恢复了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恢复了各种检查制度,取消划归车间的检查站、试泵站;恢复了机床边检查和材料进库化验;健全了考勤制度,抓了安全操作制度;财务上实行班组、车间、厂三级核算单位。

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总方针。由于重工业建设速度放慢,石油化工成套设备采用进口,基本建设投资又大幅度缩减,因而一般工业泵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减少,泵行业企业生产“吃不饱”;但对一些关键泵产品,却由于品种、质量、技术水平的缘故,国内市场大部分被国外泵产品挤占,而使泵行业“吃不了”。1980年泵行业实现历史最高产量为143909台,而1981年为111319台,约下降22.6%。

为适应市场特点的变化,泵行业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从包购包销到“用户是上帝”理念的转变;从单纯的产品检验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

(1)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三依靠”(计划靠国家安排,材料靠国家供给,产品靠国家分配)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国家确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后,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开始重视人才,重视新产品开发,充实和加强了计划销售部门的技术力量,开展了市场分析、预测、选择等,加强了产品信息工作和用户服务工作,逐渐地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

(2)从包购包销到“用户是上帝”理念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期产品由国家包销,质量如何关系不大,因而生产只重数量。而现在“用户是上帝”,迫使各厂必须以质量求生存,行业各厂均成立了用户服务组(科),加强对质量的提升。

石家庄水泵厂为例。四川省攀枝花选矿厂(简称攀矿)自1971年一直使用石家庄水泵厂的10PH型灰渣泵输送尾矿。由于该泵叶轮使用寿命仅500h左右,致使泵站不能正常运行,每年约有300多万t含钒、钛、钴等贵重稀有金属的尾矿不能回收,只好排放到金沙江里,既浪费资源,又严重污染长江水域。1977—1978年该矿不得不去上海求援,这时石家庄水泵厂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重新为攀矿设计一种输送尾矿的泥浆泵250PN,并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项目,包括:

泵技术参数:流量为1040m3/h,扬程为90m。在认真分析10PH型泵过流部件急剧磨损原因的基础上,选用了低转速(转速为740r/min)。在过流部件设计中,从杂质泵输送固液混相流的特点出发,合理确定各处的速度分布,既提高了泵的效率,又减少了冲击磨损。并将护板和吸入护套两件改为一件,既克服了该件的局部磨损,又延长了该件寿命。

材料选用:要求材料必须耐磨——高强度、高硬度。在国内首次试制Cr15Mo3高合金耐磨铸铁。当时国外对此种材料的冶炼、铸造、热处理、加工工艺均保密。该厂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材料硬度达到62~64HRC,达到国外水平。克服材料技术难关也是该泵提高寿命的主要措施。(www.daowen.com)

高硬度零件的机加工关键:积极联合厂外有关科研单位和厂内车间对陶瓷刀具进行了试验研究,形成一套冷热加工工艺程序。于1981年9月,试验成功用立方氮化硼陶瓷刀加工Cr15Mo3材质叶轮。

(3)从单纯的产品检验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 20世纪50年代,产品质量工作主要靠国家检查机构进行质量“把关”。60年代行业组建后,虽然质量工作扩大到行检、竞赛评比、互检等多种方式,但科学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随着调整改革的深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开始发生转变,质量工作逐步由单纯的产品检验转移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上,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也由行检转为组织产品的升级创优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

通过泵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形成了系统的“质量控制文件”。从原材料开始,检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到标记铸铁毛坯件号、具体的动静平衡要求,从无损检测到打磨、几何尺寸精度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并且项项有操作者、验收者签字,存入生产档案。特定工序要求操作工人需通过技术培训,由权威机构考核,颁发“合格证”。有些企业对重点产品也制订了“质量控制文件”,因而使泵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升级创优活动,到1984年底,工业泵行业有1个产品系列(博山水泵厂3BA、4BA、6BA三种单级清水泵)、2个产品(沈阳水泵厂D300-150油田注水泵和无锡水泵厂的12HBC2—40混流泵)获得国家金质奖章;有6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这6种产品是:佛山水泵厂的3BA9单级清水泵、石家庄水泵厂的250PN泥浆泵、四川新达水泵厂的150S50单级双吸泵、哈尔滨水泵厂的YQ15-5液化石油气泵、沈阳水泵厂的DG270-140C锅炉给水泵、天津工业泵总厂的SNH440/660/1300-46三螺杆泵;有21种产品获得了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这些产品大部分采用了国际标准,有些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84年机械工业部石化通用机械工业局成立了质量监督处,采取了进一步贯彻国际标准、发放生产许可证、建立质量监督制度等重要措施,并开始筹建专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1984年底,进行行业复查,验收了国优、部优产品。对量大面广的单级单吸泵进行了发放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工作。这些措施提高了泵的生产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