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金融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金融思想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国内外金融监管经验教训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就是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金融思想

(一)经济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判断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行宏观经济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常态下为宏观经济政策确定的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针对中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供给侧总体呈外向型、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问题,下一步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通过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的全新阐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大局。

(二)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和金融监管协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和发展理论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于有效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推动要素集合,推动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力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把科技创新在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新常态下培育和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使西北、西南、东北等沿边地区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核心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关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国内外金融监管经验教训的最新成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从国内看,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必须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从国际看,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国家均加大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力度,一是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二是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三是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www.daowen.com)

(三)重视“三农”、精准扶贫和绿色发展

突出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就是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比如,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又如,“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这就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政策、农村工作的依据和遵循,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同时,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习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推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表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结构性、复杂性,未来只能走一条新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制度性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提出的宏伟战略。“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包容开放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不仅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这要求中国既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又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因此,中国必须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又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