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过程中,要开展“双登记”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既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也到地方党委农工部登记,便于接受指导和享受惠农政策。家庭农场主对于提升自身能力有着强烈需求。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双培育行动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制定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标准,加快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制度。

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1)开展家庭农场双统筹行动

围绕淮安城乡一体化和全市各类农业产业振兴规划,结合农业专业村、专业乡(镇)、“一村一品”建设,规划家庭农场发展区域、产业布局和重点经营内容,将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各类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产业化布局等统筹起来;围绕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工作,将家庭农场的培育与土地确权化、主体清晰化、流转规范化统筹起来。

(2)开展家庭农场双登记行动

2013年,淮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淮安市委农工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和《淮安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家庭农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过程中,要开展“双登记”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既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也到地方党委农工部登记,便于接受指导和享受惠农政策。

(3)开展家庭农场双培训行动(www.daowen.com)

家庭农场需要各种人才。家庭农场主对于提升自身能力有着强烈需求。要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人员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新型农场主和经营管理人才,增强家庭农场发展后劲。课程设置、地点时间安排应符合农场需求,有针对性。各县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乡镇要制定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计划,依托农校、职业培训学校、技术院校免费培训家庭农场经营者;同时,要结合网络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农户的手机、家用电脑等,开设手机农校、电脑农校,提供家庭农场课程,帮助农户提高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4)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双培育行动

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制定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标准,加快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农业主管部门要引导家庭农场在知识技能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物质装备条件、生产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既选择有条件的县(区),作为整体推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示范,也在主要从事粮食种植类,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有声誉的家庭农场中进行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通过家庭农场示范场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家庭农场规范管理、高效经营、提升水平,实现农场自主经营、自我积累和科学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