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益

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益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外资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规模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经营管理上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审视自身有效利用投入资源的程度。

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益

(一)提高货币资金的管理和运营技术

从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量、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两个指标看出,上市公司的投资及生产运营行为对现金流的依赖程度大,但其财务灵活度不高,致使上市企业货币资金使用纯技术效率偏低。目前,各企业的资金持有量偏高,多数企业的日常运营处于“耗值”状态,现金盈利能力有限,无法高效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此外,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运作不规范,政府和大股东较多的干预,这些问题也是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解决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应该提高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还要从制度建设开始,健全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对上市企业运营的监控和督导机制,加强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运营技术。

(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即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影响着企业整体技术前沿面,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率的提高。企业要提高人员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通过如下途径: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淘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做好人才储备。二是要构建合理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市场化激励机制,使得员工收入水平和业务水平与银行整体效益紧密相连,使其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强化主人翁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并给工作业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调动其继续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做好员工业务培训,把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当作自身的财富,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的文化,产生集体的向心力,并且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使得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四是要使得引入的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才拥有施展能力的平台,不能浪费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五是要防止人才流失,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通过层层选拔并且不断进行培训的人才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企业一方面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人力储备,一旦人员流失可以迅速找到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选。(www.daowen.com)

(三)关注企业规模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规模效率高于其纯技术效率,说明中国上市企业都在走规模扩张的发展道路,来提高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反映企业对现有规模的有效利用程度,而企业并不总是在最适合的投资规模下进行经营。规模无效的企业大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即企业需要通过业务规模、营业网点的扩大,来获得更高的收益,企业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改良设备,扩大市场份额及抵御风险。同时,对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效率下降趋势明显,规模效率并没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改善。对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总资产与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不能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来提高企业的货币资金使用效率。在外资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规模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经营管理上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审视自身有效利用投入资源的程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理调整企业的发展规模,而不是盲目扩张,以获得增加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提高经营效率,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总之,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资本实力和社会公信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兼顾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