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就是教给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养成科技创新的习惯,进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保护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提升,这一过程,就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实施的是以产品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创新活动,虽然开发了数以万计的新产品,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⒊企业知识产权建设。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什么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人以鱼吃,不如教给人捕鱼的方法。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就是教给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方法,养成科技创新的习惯,进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保护能力提升,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提升,这一过程,就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实施的是以产品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创新活动,虽然开发了数以万计的新产品,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企业创新活动,使企业创新过分依赖于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自身创新意识不浓,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体现不充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科技资金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创新,是必须的,但不是最好的,远不如用科技资金引导企业形成创新文化,掌握创新技巧,提升创新能力,养成创新习惯。把创新作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自身要求,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意义所在。2011年,双流科技局在企业中开展创新能力建设时,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评价说:“这是双流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从产品创新到产业链创新,再到创新能力建设,这是科技局推进企业创新的升华。”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就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什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是企业要成为先进科技成果主要的吸纳和应用者;二是企业要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主要投入者;三是企业要成为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四是企业要成为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五是企业要成为产业发展先导技术的引领者;六是企业要成为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

(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真正的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应当具备足够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二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产学研结合,要坚持“产”为主导,即企业为主导。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凡是产业目标明确的,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三要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国家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要向企业开放,作为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四要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要为他们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后第二个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的国家,标志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产权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五要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创新。做好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重点解决政策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资助、贴息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应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改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支持他们创新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健全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获得与其价值相称的收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又是主体中的主体,是企业中创新活力最为强劲的群体。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产值,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质量,代表一个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水平。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落实企业创新主体、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牵着企业实现“弱者变强、强者更强”的牛鼻子。因此,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⒉企业创新机构建设。创新机构是承载科技人员的载体,20世纪50年代,大批科学家回国,国家建立了众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承接这批科技人员。现在,要想科技人员到企业去,企业必须建立承接这些科技人员的载体,即建设企业创新机构,包括经信委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局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科协的“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人社局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也包括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站等管理机构。针对这些机构,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激励政策,每年都要进行考核。要想考核合格,企业必须进行创新。因此,建设企业创新机构,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www.daowen.com)

⒊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企业营运知识产权的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申请知识产权,就是“跑马圈地”;我的地盘我做主,就是营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直接反映,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代表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企业要积极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做到产品创新前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分析,产品创新中及时将创新点申请专利,产品推出市场后及时营运和维护知识产权,并及时认定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开展商标维权。这项工作做好了,企业创新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⒋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中心,没有优秀的人才,什么都是白说。要吸收优秀的人才到企业,除企业自身努力外,政府也在积极促进,如组织部的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科技局的高校科研院所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院地合作培养博士生制度等。

⒌企业创新制度建设。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产学研合作协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标监控制度;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等。

⒍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用会议、标语、展板在企业营造“成功有奖,失败宽容”的创新文化,评选创新标兵,树立创新典型,鼓励员工“异想天开,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笔者在双流区当科技局长时向企业推荐了《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拥有未来》、《设备现代化是企业之本,知识产权是企业之魂》《技术就是经济,知识产权就是竞争力》三个展板,很受企业欢迎。

⒎与中介机构合作。企业与中介机构合作是发挥各自优势、集成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合作落实创新政策、申请创新经费、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重要路径。企业要学会与中介机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要达到的六个目标

一是科技工作体系要延伸进企业;二是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在企业要得以展示;三是创新载体建设、创新方法和创新政策,在企业要得到更好的落实;四是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要取得更好的实效;五是创新文化要在企业得到培养,创新氛围要在企业形成;六是一批高科技人才要集聚到企业,企业创新投入、申请专利数量和质量要有大的突破。

总之,企业通过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氛围要在企业形成,创新投入、申请专利数量和质量要有大的突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明显提高,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明显增强。众多措施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牛鼻子,必须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