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建立互信激发员工创造力

如何建立互信激发员工创造力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韦尔奇而言,身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有二,第一是达成企业所设定的目标,第二是培养接班人。如前一章所述,为了成为教练型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具备教练特质,特别是与追随者建立互信关系的“五心”特质:关心、开心、用心、信心、诚心。若要成为教练型领导者,第一要务是建立与追随者的信任关系,领导者要有“五心”,才能达成“带人要带心”的目标。

如何建立互信激发员工创造力

老王在大学教授领导学,有一天上课讲到许多领导者因为压力过大而有“躁郁症”的倾向,并举例说明什么是“躁郁症”:“如果一个领导一会儿站起来急躁地来回走动,一会儿又对属下大声嚷嚷,一会儿又坐回座位,双手抓着头发,痛苦万分,一会儿又咬着手指甲,紧张不安,这就是躁郁的表现。”突然学生小张举手应道:“教授,那我们学校篮球教练也有躁郁症。”

原来小张是篮球高手,这学期刚加入篮球校队,却为教练带领球队的方式所苦,所以下课后就请教老王该怎么办。小张开始叙述教练的问题,无论是练球或比赛,教练总是对所有的球员嫌东嫌西,要求一切都要按照教练的指示,但是若结果不符合教练期望,千错万错也都是球员的错。举例而言,有一次小张投篮练习,连续三次没投进,教练便破口大骂:“怎么那么笨,都投不进,看我的。”然后教练投了三次,结果也是都不进,教练仍然发怒道:“看见了吗?你刚才就是这样投才没投进的。”

所有的球员对教练都是敢怒不敢言,已经有主力球员受不了教练而离开校队,而且校队的战绩每况愈下,教练的“躁郁症”变得更明显。有一次比赛输球后,教练召集所有的球员训话:“我已经受够了你们拙劣的球技及表现,如果你们再不能赢球,我会把你们全部撤换掉。”小张思索着是否该离开校队,因此来请教老王,老王语重心长地回道:“实际上,组织的绩效一直表现不好,第一个该撤换的是领导者。如果整个校队的表现都有麻烦的话,我会建议学校换个新教练。”

由于老王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深知球队运动是美国人生活最重要的一环,而教练更是球队战绩的关键。不仅球队里所有球员的选、考、育、用、留都操之于教练之手,球员的生理与心理素质也是由教练负责养成,而且每场球赛更是考验教练的领导力,包含策略的拟定、球员的调度与激励,以及球员的临场表现。

球队教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球员团队运动的精神,培训球员卓越的球技并激发球员在球场的潜能,以期在每场球赛都能发挥最大的团队能量,赢得球赛。教练的这些任务与任何组织的成功领导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组织领导者扮演的角色就是运动球队的教练,这也正是通用电气公司前执行长韦尔奇所说:“伟大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伟大的教练。”

被《财富》杂志誉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及20世纪最成功CEO的前GE执行长杰克?韦尔奇曾说:“停止管理,学会领导。”他深信有能力的人是不愿意被人管理,更不愿意接受命令式的领导,而他本身则是教练型领导的忠实奉行者,他不仅身体力行,也要求他所带领的高层领导成为教练型领导者。

对韦尔奇而言,身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有二,第一是达成企业所设定的目标,第二是培养接班人。再者,他非常清楚,能力再强的领导者亦绝非万能,能够延揽与培养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做对的事,是比领导者本身能力更重要的事,而韦尔奇本身就是以教练方式培养顶尖领导者的高手。

在担任GE执行官的20年任内(1981~2001),为了有效领导一个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拥有员工20多万人的庞大企业集团,韦尔奇只能专注于“拥有”GE上层600~700位的高层领导,将其相当的心力花在这些高层领导的选、考、育、用、留:

● 直接参与这群高层领导的管理。

● 核准这群高层领导的职位候选者。

● 亲自考核这群高层领导的绩效表现。

● 发展及培养这群高层领导的能力。

● 每年花三~四个星期用于这群高层领导的年度发展测评。

● 每年约花两个月的时间参与这群高层领导的培训与发展活动。

● 亲自参与最上层约125位高阶领导的遴选,并决定他们的薪资报酬。

● 直接督导GE的克劳顿领导力发展中心。

● 平均每两个星期到克劳顿授课一次。

简而言之,领导力就是通过众人之力,将团队的共同目标一一达成。从上述韦尔奇的案例可以说明,卓越的领导力绝非偶然,亦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对卓越的追求,有计划并全力以赴所得到的结果。卓越的领导力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领导追随者完成任务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待追随者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追随者成为领导者的方式。

传统的命令型领导总不放心追随者的所思所为,因为对追随者创新的信心不足,所以领导者总是要下指令,告诉追随者该如何想、如何做。因为不相信追随者有创新的潜能,命令型领导者冀望借由控制的手段,并以胡萝卜及棒子作为工作动力的激励因子,驱使追随者完成创新任务,达成创新目标。但是如果领导者像对待驴子一般对待追随者,他们也会表现得像驴子一般,只会亦步亦趋,既无法发挥潜能,也不会成长,更不会有创新的作为。

对具有潜能及企图心的追随者而言,胡萝卜及棒子将不会产生作用,这些追求卓越的追随者之所以努力创造绩效,并非不得不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愿意成为卓越的工作者,甚至领导者。他们需要的不是胡萝卜及棒子,而是成为卓越创新者的能力与机会,他们需要教练型领导,协助及培养他们成为卓越的工作者。

教练型领导是一种结合教练力与领导力的领导风格,适用在特定的对象与特定情境下。根据国际教练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对教练的定义:“教练是教练协助客户,亦即追随者,激发深思与创意的伙伴过程,用以启发他们将个人及专业潜能极大化。”就领导力的观点而言,教练型领导协助追随者提升自觉心,洞察追随者的心智模式,突破追随者思维与行为的框架,并建立追随者承担创新改变的责任感,鼓励追随者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机会,勇于达成工作目标。

如前一章所述,为了成为教练型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具备教练特质,特别是与追随者建立互信关系的“五心(COACH)”特质:关心、开心、用心、信心、诚心。若要成为教练型领导者,第一要务是建立与追随者的信任关系,领导者要有“五心”,才能达成“带人要带心”的目标。

而就教练的过程而言,教练型领导是一种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有效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反思性、启发性与探索性的对话,领导者必须具备有效对话的三项基本技能:提问、聆听及回应,领导者通过令追随者反思的提问,可以协助追随者发现新的问题与机会,探索可能的解决问题途径,启发追随者因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自我创新,并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为自己及团队创造非凡的价值。

就领导力的定义而言,有效团队的第一要素就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唯有互信,团队才能齐心协力为领导者所设定的愿景与目标前进。教练是一种对话沟通的过程,诚实沟通往往是建立信任最好的方式,若领导者与追随者互信不足,不能对彼此说真话,自然就无法协助追随者提升自觉心、建立责任感,追随者也无法承诺创新目标的达成。所以,领导团队运作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信任。

领导者的最大谬思,就是认为身居领导职位,追随者就会信任自己。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会自动产生,需要有心且持续地经营才会发生。领导者若要得到追随者的支持,必须先得到他们的信任;若要取得追随者的信任,领导者必须要有令人信得过的特质及品行;信任来自领导者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特别对新的团队成员,领导者要主动通过互动或活动,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追随者对领导者的信任往往反映在领导者的愿景、付出、言行与同理心,要证明自己值得信任的最有效方式是懂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先要施才会受,无私的牺牲奉献、以身作则才能获得追随者真诚的信任。若要懂得“舍得”,领导力大师约翰?麦斯威尔(John Maxwell)提醒领导者尽量做到以下的事情:

1.对所拥有的事物抱持感恩。

2.不要让领导权力或物欲控制你。

3.将功劳归于追随者,过错归于自己。

4.不要害怕追随者超越你的职务或成就。

5.不要把追随者当成是没有生命的资源来使唤。

6.要专注看待你服务的人数,而不是服务你的人数。

7.不要让利益支配你,金钱是很好的仆人,却是非常糟糕的主人。

在快速变动的年代,一成不变、一体适用的领导风格不再管用。领导者必须具备创新求变的领导风格,领导者应该懂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及识人为用。若要成为教练型领导,需要辨识在什么情境之下,最适合运用教练的技能,协助合适的追随者发挥潜能,看清思维及行为的盲点,以及培养追随者卓越的心智模式。

通常在下列的情况下,领导者要审慎衡量是否为适合教练的时机:

● 与追随者的信任关系明显不足,双方无法诚实对话。

● 追随者成见已深,不愿意改变心智模式。

● 追随者的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成事。

● 情况紧急,马上需要领导者介入。

相对地,下列情况是适合教练的时机:

● 与追随者有足够的信任关系,双方可以诚实对话。

● 追随者的能力高,但动力低,需要领导者协助提升工作动力。

● 追随者的能力高且动力高,需要领导者协助改变心智模式。

● 事情重要,但是情况不紧急。

● 领导者要培育追随者成为接班人。

人类的处事风格与行为表现源自其心智模式,亦即信念,通常心智模式是如图一所示“成为”(be)、“行动”(do)与“拥有”(have)的循环过程。“成为”代表一个人根据“拥有”所反思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一个人的行为目标,目标则象征个人存在的目的与意义。“行动”则是根据“成为”所选择要做的事情,没有“行动”,“成为”就只是一种空想,当选择越清楚,“行动”就越明确。“拥有”代表行动产生的结果,结果决定一个人的“拥有”,“拥有”则包含思维、态度、能力与资源。

图一:“成为”“行动”与“拥有”的循环过程

不同的心智模式差别在于循环的起点不一样,我将不同的心智模式区分为执行者、管理者与领导者。在教练的过程中,教练最大的功能是将追随练者的心智模式转化为领导者的心智模式,而教练型领导就是协助与培养追随者成为领导者。

● 执行者(Do→Have→Be):

在组织环境中,执行者的心智模式是从“行动”开始,每天似乎都有一长串的“待完成”的行动事项,“成为”则由其上司设定,“拥有”亦由上司决定。执行者的角色就是听命行事,尽量把事情做好做对,“行动”的结果代表绩效,而绩效则决定“拥有”。在指令式的组织文化中,“拥有”代表的不是胡萝卜,就是棒子,而且反思的不是执行者本身,而是其上司,为执行者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

● 管理者(Have→Be→Do):

组织管理者的角色,通常是对组织资源做最有效率的管控与运用,所以其心智模式的起始点为“拥有”,根据拥有的资源包含能力与能量来思考组织能够达成的目标。所以管理者在与上司讨论目标设定时,往往会发生“斤斤计较”或“讨价还价”的情况,因为其心智模式是“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因此“拥有”限制“成为”的反思,而“成为”限制“行动”的选择,再者“行动”限制“拥有”的结果。这种“限制”的框架却正好与创新背道而驰。

● 领导者(Be→Do→Have):

领导者的心智模式是非常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的,强调以目标引导“行动”,“成为”是“行动”的动机因素,相信“我必须成为什么,才能做什么,所以才能拥有什么”,先决定“成为”,才选择“行动”,“成为”是领导者设定的愿景及目标,也代表“行动”所欲产生的结果。若目前的“拥有”的资源不足以“行动”,领导者就必须创造新的资源或采取创新的“行动”,以达成目标,创造新的“拥有”,再反思“拥有”,测评与“成为”是否一致,进入新一轮的“Be→Do→Have”。

教练型领导是协助与培养有潜能的追随者成为领导者,将追随者的心智模式转为领导者的心智模式(Be→Do→Have),这是将“行动”导向或“拥有”导向的心智模式转成“成为”的心智模式,也是正向转念的过程。

通过“提问、聆听、回应”的对话循环,教练必须具有理解追随者处境的同理心,以协助追随者找出负念的症结,才能协助追随者正向转念。而负念存在往往是因为追随者无法决定“成为”或认为不够“拥有”,而显得自信不足及盲点过多,所以,正向转念就是要协助追随者建立自信及突破框架。

当追随者自信不足或盲点过多就有“无法”的负念,教练可以通过对话将“无法”转化为“可能”,例如

追随者:“我觉得我无法跟领导沟通。”(www.daowen.com)

教练:

1.“你认为如何与领导沟通才能产生效果?”

2.“有哪些可以与领导沟通的渠道或方式?”

追随者:“我觉得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工作做好。”

教练:

1.“你认为把这个工作做好的条件有哪些?”

2.“你本身有哪些条件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好?”

3.“有哪些同事具备这些条件能协助你把这个工作做好?”

领导者的心智模式是“成为”导向,若追随者只专注于现在的状况或既有的资源,便容易被“拥有”的框架限制未来的发生,所以教练要协助追随者突破现在的框架,专注于未来的“成为”。例如:

追随者:“我觉得我的领导很难沟通。”

教练:

1.“你希望与领导沟通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2.“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与领导有良好的沟通?”

追随者:“我觉得我现在的职务没有发展。”

教练:

1.“你希望的未来发展是什么?”

2.“在未来的一年,你想突破的现状有哪些?”

追随者若过于看重既有的资源或能力,往往不容易发现未来的可能性,或者显得“行动”的自信不足,所以教练要以未来的“成为”引导追随者选择“行动”。例如:

追随者:“我觉得我的工作能力不足。”

教练:

1.“你的工作目标需要哪些能力?”

2.“为什么你的工作目标需要这些能力?”

3.“你要采取哪些行动才会具备这些工作能力?”

追随者:“我们的人手根本不够。”

教练:

1.“为什么你的工作目标需要这些人手?”

2.“你的工作目标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可达成?”

3.“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不需要这些人手?”

教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提问、聆听、回应”之对话过程,每一次教练的提问都会引发一次教练与追随者的对话,主要的目的包含:

1.提升追随者的觉察力。

2.建立追随者的责任感。

3.改变追随者的心智模式。

为了协助教练有效通过对话,达成教练目的,许多教练实务者发展出教练模式。一个教练模式代表教练过程的架构,也代表教练提问的内容与顺序。在众多的教练模式中,比较知名的教练模式包含:

● DISCS:发现(discover)、识别(identify)、策划(strategize)、图表研究(charting),(Karen Atwell)

● OSCAR:结果(outcomes)、情境(situation)、选择和后果(choices and consequences)、行动(action)、评论(review),(Jenny Rogers)

● 4D Appreciative Inquiry:发现(discover)、梦想(dream)、设计(design)、命运(destiny),(David Cooperider)

● GROW:目标(goal)、现实(reality)、选择/障碍(options/obstacles)、意志(will),(John Whitmore)

当然,现有的教练模式不只上列的四种,每个教练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各有其优缺点,而且无法适用教练所有的教练对象、情境与挑战。每个教练应该有其偏好的教练模式,而且能够变通,进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教练模式与风格。但是所有的教练模式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建立互相信任、诚实沟通与遵守诚信的伙伴关系。

2.设定及同意追随者达成教练的目的。

3.引导追随者达成目标及创造未来的对话过程。

GROW在众多的教练模式中是最流行的模式,陆续也衍生出类似的模式,例如GROWTH或GROWS,GROWTH是在GROW后面加上战术(tactics)与持续(habits),而我个人偏好使用GROWS的模式,在GROW后面加上支援(support),GROWS的架构如下:

● 确认目标(goal):你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 反映真相(reality):现在的状况为何?与目标的差距为何?

● 找出选项(options):有哪些障碍?有哪些方案可移除障碍,达成目标?

● 制定行动(will):你要采取什么行动?什么时候?谁做?如何做?

● 提供支援(support):我需要提供什么支援,协助你达成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教练模型的价值会因为领导者的教练技能而不确定,任何教练模式都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教练工具。如果追随者的自觉力和责任感没有被启发及提升,教练与教练模式就变得无效。

教练型领导是将教练信念与技能运用于领导力上,如同领导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教练信念与技能亦非天生拥有,更不是一蹴可成,特别对新手领导而言,成为教练型领导需要有计划性地培养与学习。教练型领导本身即是一种心智模式的转变,许多领导者本身除了聘请教练协助转变外,也会通过教练课程学习教练技能,但是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对教练信念身体力行,不断地将教练技能应用在自己所带领的团队成员身上。

若要成为教练型领导,请谨记下列的要点:

1.培养“五心”(COACH)的教练特质:关心、开心、用心、信心、诚心。

2.学习教练对话的基本技能:提问、聆听与回应。

3.建立与追随者的互信关系。

4.辨识何者在何种情境下适合教练。

5.协助追随者正向转念,改变为领导者的心智模式。

6.运用教练模式,协助追随者提升自觉心与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