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收入阶层的悄然崛起

高收入阶层的悄然崛起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富阶层”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概念。改革之初,当一部分农民通过家庭承包经营而使经济收入状况大为改善时,他们很快得到一个响亮的称呼——“万元户”。中国大陆的高收入群体中应首推私营企业主。——三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平均收入都大大高于平均数,已超过6600美元,高的可达数万美元。这部分人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且有的只是牺牲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

高收入阶层的悄然崛起

“新富阶层”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概念。

改革之初,当一部分农民通过家庭承包经营而使经济收入状况大为改善时,他们很快得到一个响亮的称呼——“万元户”。这究竟是家庭经营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还是家庭总资产在万元以下,根据地区而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在当时这已是个庞大有数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富阶层”的内含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东南沿海农村,早已开始流传“一万两万刚起步,十万八万不算富”的说法。当人回过神来时,才发觉满眼的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以至亿万元户。

中国至今尚是一个穷国,穷国中的富人就特别显眼——反差太大。不管羡慕、嫉恨、甚至欲“打倒”,富人层已活生生地存在中国社会。

在改革二十几年中,高收入者以各个行业、各个“角落”中冒出来了,他们是些什么人呢?

——一部分私营企业主。中国大陆的高收入群体中应首推私营企业主。

——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行业的职员。

——三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平均收入都大大高于平均数,已超过6600美元,高的可达数万美元。

——部分个体户,平均收入是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均工资的3.5倍,少数年收入高达十几万、几十万元。(www.daowen.com)

——少数企业经营承包者。在公有制企业,由于企业自主权扩大,权力集中到厂长、经理身上,加上企业转制,对经营者实行重奖,经营者(尤其是企业承包者、包头工)与生产者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有的高达十几倍、几十倍,个别公司总经理年薪高达一百多万元。

——部分股票、证券经营者、房地产开发商,有的人年均收入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一些股票大户高达百万元。

——某些人才紧缺、有特殊专业技术的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比如,律师会计师美容师、高级厨师、按摩师、运动员、演员、歌星、舞星、著名节目主持人、时装模特、经纪人、设计师、美术广告人员等,年收入也相当可观,几万乃至上百万不等。

——部分新办公司的负责人,年收入在万元至数十万元。

——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家教队伍。其中包括数理化、文史地、各类乐器教师等,这部分人中兼职的居多,还包括一部分离退休教师,他们的收入完全是现金,而且不须签字或开发票,也可以说无须上税,完全是净收入。这部分人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且有的只是牺牲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

——经济学家、大学教授、讲师、管理部门的司局长、处长等从事非工作范畴的演讲队伍,收入也高得惊人。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