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B-Z振荡反应实验探究

B-Z振荡反应实验探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人们发现了一大批可呈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反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为B-Z振荡反应系统。对于B-Z振荡反应的机理,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FKN机理。自催化是B-Z振荡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该振荡不能发生。

B-Z振荡反应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1)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i反应(B-Z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测定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和震荡周期,求取反应的表现活化能

(3)加深理解振荡反应这一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存在非平衡非线条性问题。

2.实验原理

关于自然界演化方向问题,曾有两种相反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是Clausius(克劳修斯)把热力学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自然界将变成越来越无序的高度混乱状态;另一种观点是达尔文(Darwin)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界将变成越来越有序的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状态。自然界的演化将变成越来越无序或是越来越有序,最终在普利高津(Prigogine)的耗散结构(dissipation structure)理论中得到了统一。

耗散结构体系在远离平衡状态下,由于本身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而产生宏观有序结构。最典型的耗散结构是B-Z体系的时空有序结构。所谓B-Z体系是指由溴酸盐、有机物在酸性介质中,在有(或无)金属离子催化剂催化下构成的体系。它是由苏联科学家贝洛索夫(Beiousov)发现,后经另一位苏联化学家扎伯丁斯基(ZhabotinsKii)进一步证明改进而得名。作为均相溶液中化学振荡反应的第一个实例是贝洛索夫于1958年提出,即柠檬酸在4价铈离子与3价铈离子催化作用下被溴酸钾所氧化。随后人们发现了一大批可呈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反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为B-Z振荡反应系统。

所谓振荡反应,就是反应系统中某些物理量(如浓度)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振荡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反应物质,如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和催化剂。在一般的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不断降低,产物浓度不断增大,中间体浓度较低,相对地保持稳定状态值,即中间体的生成速度基本上等于它的消耗速度。在振荡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变化情况和上述情况相同,但中间体的浓度却发生振荡,即中间体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

发生化学振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热力学的,另一个是动力学的。热力学的要求是,体系远离平衡,即整个反应的ΔG是较大的负值;动力学上的最低要求是,反应的质量作用动力学定律是非线性的。

对于B-Z振荡反应的机理,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FKN机理。下面以img体系为例加以说明。

当[Br-]足够高时,发生下列A过程反应[反应式(3-60)、式(3-61)]:

其中第一步是速率控制步骤,当达到稳态时,有

当[Br-]低时,发生下列B过程[反应(3-62)、反应(3-63)、反应(3-64)],Ce3+被氧化。

反应(3-62)是速度控制步骤,反应经式(3-62)、式(3-63)将自催化产生 HBr O2,达到稳态时:

由反应式(3-61)和反应式(3-62)可以看出:Br-img是竞争HBr O2的。当img时,自催化过程式(3-62)不可能发生。自催化是B-Z振荡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该振荡不能发生。

随着[Br-]达到某个临界值[Br-]crit时,自催化步骤式(3-62)引起的HBr O2的生成速率正好等于过程A中由步骤式(3-61)引起的HBr O2的消耗速率,即

Br-的临界浓度为img

若已知实验的初始滚度img,由上式即可估算[Br-]crit

最后Br-通过过程C[反应式(3-65)]再生:

过程A、B、C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反应系统中的一个振荡周期。

该体系的总反应为

振荡的控制物种是Br-。体系中存在着2个受溴离子浓度控制的过程A和B,当[Br-]高于临界浓度[Br-]crit时,发生A过程;当[Br-]低于[Br-]crit时发生B过程。也就是说[Br-]起着开关作用,它控制着从A到B过程的发生,再由B到A过程的转变。在A过程,由于化学反应,[Br-]降低,当[Br-]到达[Br-]crit时,B过程发生。在B过程中,B中产生的Ce4+通过C过程使Br再生,[Br-]增加,当[Br-]达到[Br-]crin,A过程发生,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从FKN机理可以看出,系统中[Br-]、[HBr O2]、[Ce4+]、[Ce3+]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地变化。在实验中,可以用铂丝电极测定[Ce4+]/[Ce3+]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出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期t,即可估算表观活化能E。根据不同温度时的振荡周期可求出振荡周期活化能E。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知识,是研究化学振荡反应的一般方法。

3.仪器与试剂

B-Z振荡反应装置1台;计算机1台;超级恒温槽1台;双层玻璃反应器1个;铂电极1个;甘汞电极1个。

0.5mol·L-l丙二酸(分析纯);0.25mo1·L-l溴酸钾(分析纯),3mo1·L-l硫酸,0.004mol·L-l硫酸铈铵(用分析纯在0.02mol·L-l的硫酸介质中配制)。

4.实验步骤

(1)安装反应装置

打开B-Z振荡反应装置电源开关。按图3-37安装玻璃反应器并接好线路。

图3-37 B-Z反应装置的控制装置示意图(www.daowen.com)

1-电源开关;2-输出;3-控制;4-搅拌;5-搅拌开关;6-甘汞电极;7-胶塞;
8-恒温进水;9-磁力搅拌转子;10-恒温出水;11-加液漏斗;12-铂丝电极;13-温度传感器

(2)调节恒温槽

打开超级恒温槽电源开关,按下“测量甘设定”开关至设定处,旋转“设定调节”旋钮30.30℃(一般超级恒温槽温度设定要高于反应温度0.30℃~0.90℃),再将“测量⇔设定”开关按回测量处,此时示数为恒温槽实测温度。按下“循环”开关,旋转“循环量”旋钮调节适当循环量。

(3)设定计算机参数

打开计算机,运行B-Z振荡反应实验软件,进入主菜单。再进入“参数设置”菜单,点击“横坐标极值”设置横坐标(时间t)最大值(一般为1000s,横坐标零点默认为0)。点击“纵坐标极值”和“纵坐标零点”设置纵坐标(一般为1500mV)。设置反应的“目标温度”和“起波阈值”(一般为2mV)。

按“画图起点设定”,然后点“yes”表示设置实验一开始就作图,点击“确定”检查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然后退出。

(4)加液与观察振荡反应现象

①进入“开始实验”菜单。

②将约120mL 0.004mol·L-1硫酸铈铵放入锥形瓶中在超级恒温槽中恒温。在玻璃恒温反应器中放入洁净的磁力搅拌转子,然后依次加入0.5mol·L-1丙二酸、3mol·L-1硫酸、0.25mol·L-1溴酸钾各15mL,盖上胶塞,使电极和温度传感器都浸入溶液。打开磁力搅拌开关,调整搅拌速度以溶液不起明显漩涡为宜。

③当系统控温完成出现提示后再恒温5min。然后点击灰色区域,再按下“开始实验”键。根据提示输入文件名保存实验图形,先不要按“OK”键。从加液漏斗处加入15mL,恒温后的0.004mol·L-1硫酸铈铵,在加入一半溶液时按下“OK”键开始绘图。

观察绘出的波形及溶液颜色的变化,初步观察诱导期和振荡周期。其定义见图3-38,从加入硫酸铈铵溶液开始画图起始到开始振荡定义为t,振荡开始后每个周期依次定义为t1,t2,t3,……

图3-38 诱导期定义图

当反应超过6个周期后按下“停止实验”键停止实验。

点击打印按钮,将上图打印出来,每个同学一份(注:此图为振荡反应代表图,只需打印某一个温度的代表图即可,不必每个温度皆打印)。

④待停止实验后,不要按“退出”,可直接按“修改目标温度”改变温度为33℃、36℃、39℃、42℃、45℃。重复步骤4,记录t和t5

观察计算机屏幕上方“信号电压”和“计时”,记录下t(第一个波峰前的最低信号电压所对应的时间),然后再记录出现第5个波谷时的时间t5

⑤测量振荡反应的诱导期t和振荡周期t

实验完成后按“退出”键,点击“是”后输入文件名,保存实验数据,将此次实验的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起波时间保存入文件。

5.数据记录与处理

(1)说明溶液颜色变化与电势曲线的关系。

(2)根据公式t=(t5-t)/5,求出振荡周期t

(3)根据公式可得1/t∝k=A·exp(-E/RT)得ln(ln/t)=ln A-E/RT(A 为指前参量,E为表观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

(4)作ln(1/t)-1/T图,由斜率求出表观活化能E

(5)可用B-Z振荡反应实验软件的“数据处理”菜单处理数据或用Excel处理振荡反应实验软件的“数据处理”菜单,处理数据方法如下:

①在温度数据框中,填入反应温度,以摄氏温度值填入,并取整数。

②在起波时间数据框中,填入与反应温度对应的t,并取整数。

③在数据组数数据框中填入实验数据组数,本实验为6组,填入6。

④点击“使用当前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得到ln(1/t)-1/T图和表观活化能E

⑤打印结果,每名同学1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