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创新螺旋: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

知识创新螺旋: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2 知识的两种形式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四种内隐和外显知识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转换模式见表6-3。外化是将内隐知识明白表达为外显知识的过程。结合是将观念加以系统化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企业知识创造是内隐和外显知识持续互动的结果。这个现象为“知识螺旋”。企业知识的创造就是一个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面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活动范围,最后超越部门、单位和整个企业的界限。

知识创新螺旋: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

知识有两种形式: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见表6-2)。外显知识可用文字、数字和图片来表达,也易借具体的资料、科学公式、标准化的程序或普遍的原则来沟通和分享,包括一切以档案、手册、报告、地图、程序、图片、影像等方式所呈现的知识。内隐知识极为个人化且难以形式化,因此不易沟通或与他人分享,如主观的洞察力、直觉和预感等均属这一类。但是,如果高度个人化的洞察力或是灵感不能转换成能与众人分享的外显知识,对企业便毫无价值可言。企业的知识就是在“由内隐到外显再到内隐”的转换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表6-2 知识的两种形式

978-7-111-52457-1-Chapter06-17.jpg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四种内隐和外显知识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转换模式见表6-3。共同化(Socialization)、外化(Xternalization)、结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是整个知识创造过程的动力,与个人的经验息息相关。

表6-3 知识转换的四种形式

978-7-111-52457-1-Chapter06-18.jpg

(1)共同化:由内隐到内隐。学徒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来学习大师的技艺,而非通过语言。

(2)外化:由内隐到外显。外化是将内隐知识明白表达为外显知识的过程。在这个微妙的知识创造过程当中,内隐知识通过隐喻、类比、观念、假设或模式表达出来。(www.daowen.com)

(3)结合:由外显到外显。结合是将观念加以系统化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

(4)内化: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的过程。

共同化的目的在分享内隐知识。除非分享的知识能够外化,否则它很难为组织整体所利用。而单纯结合互不相关的外显信息也无法扩大一个组织的既有知识基础,但是当内隐和外显知识发生互动时,创新就发生了。企业知识创造是内隐和外显知识持续互动的结果。

个人的内隐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基础。企业必须动员个人层次所创造和积累的内隐知识,让其经由以上四种转换模式在企业内部加以扩大,成为较高的层面。这个现象为“知识螺旋”(见图6-15)。企业知识的创造就是一个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面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活动范围,最后超越部门、单位和整个企业的界限。

978-7-111-52457-1-Chapter06-19.jpg

图6-15 知识螺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