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

更新时间:2025-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即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即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即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即守住民生底线。总体而言,必须要做好社会政策的托底工作,从民生建设出发,进一步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即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即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即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即守住民生底线。

1.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是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底线,即不能因改革而使经济增长率过度下滑,经济运行仍需保持在合理区间。为此,中国自2025年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点和力度,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为结构性改革创造宏观基础。

2.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

产业政策准不是政府替企业决策和选择产业,而是发挥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指明发展方向,理清重要关系(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等),同时,产业政策应转向功能性服务,要为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新的增长点创造好的政策环境。总之,从供给侧出发,精准的产业政策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3.微观政策活才能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https://www.daowen.com)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是作用于微观,而不是宏观。对企业而言,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政策上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对消费者而言,政府要努力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各种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创造有效供给,使有效供给能够顺畅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同时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4.改革政策实才能推动各项改革落地

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方面,改革方案本身要实,要符合实际,避免出现层层制定实施方案,以文件落实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方案落地要实,要破除顶层设计与实际落地之间的梗阻,使改革在微观层面切实见到实效。落实改革政策,关键在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在做好全国统筹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充分考虑地方差异性,在不同的地区出台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政策。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以更科学的方法评价改革的实施情况。

5.社会政策托底才能为结构性改革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必然涉及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因此,更要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守住民生底线。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也需要提高包括减贫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机制。总体而言,必须要做好社会政策的托底工作,从民生建设出发,进一步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