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及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及目标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体制缺陷和不足的一种修补,是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及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从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被提出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往往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经济政治学知识对其加以理解,这种结合单个体知识背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解读,往往会偏离党和国家最终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伟大战略部署的本意,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落实,所以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和理论基础的正确认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学者指出:“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的误读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主张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古典理论,主要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会产生供给过剩的危机;第二个是主张放松供给约束的新供给经济学,主张公平分配,经济均衡增长;第三个是里根经济学,主张放宽企业政策,减少税收,刺激投资;第四个是混合‘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撒切尔主义;第五个是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理论;第六个是新制度主义,以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核心。但是,这些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来源并不能为经济新常态下当代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撑。”[2]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体制缺陷和不足的一种修补,是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中央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使其日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增长;而近期的工作重点则是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从而有效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3]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长期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结构性失衡是刺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要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增加法治供给,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促使供给侧与需求侧逐步吻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借用改革依法推进结构整体的调整,矫正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供给结构对实际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社会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环境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