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医疗体验,重度垂直与医疗行业的结合

提升医疗体验,重度垂直与医疗行业的结合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医院本身的商业化程度较低,且医院也无法完全照顾到患者体验。中国的医疗人才远远低于实际诊疗需求,而医疗产业事关民生大计,且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因而绝对不可能降低标准向社会输送不合格的医疗人才。互联网与医疗相连接,不仅是重度垂直商业领域可预见的未来,更是保障人民就医的重大尝试。

提升医疗体验,重度垂直与医疗行业的结合

马云说未来唯一可能颠覆阿里巴巴的只有医疗产业,这一断言被互联网医疗的创新者们奉为金科玉律。其实这一断言并非有什么特殊含金量,因为中国人口结构特征决定了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中国将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社会催生出的产业增量自然而然会呈现在养老、保健、康复、医疗等领域。不同于20年前的老人,再过10~15年后,中国的老人们将是互联网一代老龄化的特殊人群,他们同样可以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同样习惯于用科技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失衡,中国始终存在着“看病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难点,解决的方式无非是四线并进:

其一,优秀医疗资源的信息化。中国的医院本身的商业化程度较低,且医院也无法完全照顾到患者体验。由于老龄化的到来,少数优秀医院将承载更为沉重的就医压力,医院的信息化工程迫在眉睫,以帮助就诊者减少排队,提升医院内诊疗资源的科学分配。医院就诊场景内的信息化工程本身就是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商业利益机会,只是机制使然,何时能促成医院信息化的使用意愿;或者行政规则的变化,会是促成商业利益成长的转折点。

其二,更多医疗人才的培养。中国的医疗人才远远低于实际诊疗需求,而医疗产业事关民生大计,且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因而绝对不可能降低标准向社会输送不合格的医疗人才。互联网作用于医疗人才培养,将有机会提升培养效率,加速医疗人才的培训周期,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信息库帮助医疗人才捕捉到规律性的特质。(www.daowen.com)

其三,更多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在中国将逐渐开设更多的社区诊疗机构,为促成患者就近就医,社区诊疗机构不仅会配置全科医生,还会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帮助诊断场景数据化、医疗过程数据化、康复过程数据化,以大数据模式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达成造福社会的目标。而“医疗大数据”在此环节内将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其四,传感器与便携式医疗设备。常态化的诊疗在足够发达的远程沟通服务下,并不需要患者出门就诊,这种医疗愿景的表述本身就代表着海量智能医疗硬件的刚性需求,用户在家验血、测血压、测体温、测心跳……越来越多的常态化诊疗信息将通过智能设备得以记录与传递,这会大大提升在家诊疗的可行性。而在这一科技进程中,智能医疗硬件存在着庞大的市场缺口,有待填补。

互联网与医疗相连接,不仅是重度垂直商业领域可预见的未来,更是保障人民就医的重大尝试。在此过程中,行政指导和产业政策扶持都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