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穿越时光的东郊记忆园区

穿越时光的东郊记忆园区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郊记忆园区占地218亩。老设计师的努力化为了今天东郊记忆的现状。东郊记忆极具个性,这是运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结合的理念打造的以音乐为主题的产业园区。14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老烟囱等老建筑被保存下来了,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各种管道也被保存下来了,游人在东郊记忆里游览,很难不产生时空穿越的感觉。东郊记忆拥有18个展演场馆,风格各异、功能各具,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唯一的剧场展馆聚落。

穿越时光的东郊记忆园区

在老东郊的记忆里,原82信箱工厂区的围墙外(今SM广场路口),有一条大名鼎鼎折腾了四十年之久的烂路——方块路。这条路当年连接的工厂,有红光电子管厂、宏明无线电器材总厂、光明器材厂等三个军工厂,以及一个市属国营企业耐火材料厂。这条路早已修得宽阔平整,并且改名为建设南路。沿着建设南路一直往东,可以走到名声如雷贯耳的工厂——原红光电子管厂的大门口。红光电子管厂在1980年以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束管基地,这个当年一度极其显赫、红得发紫的红光厂,早在1998年就倒闭了。出人意料的是,它的原址并未被夷为平地,周围修起气派的高层电梯公寓,它居然幸存下来!由于新业主成都传媒集团的胆识和大手笔,红光厂老厂区所代表的东郊工业文明遗产得以保留下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东区音乐公园(后改名东郊记忆),真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东郊记忆园区占地218亩。这个老厂区一拿到手,就被成都传媒集团定位于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类似于北京798那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年,邀请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来对这个老厂区进行设计。面对野草遍地的荒凉厂区,究竟该怎样打造,确实让这位老设计师颇为踌躇。他拿着老厂区的老设计图,在工厂里转悠。他曾经设想过多种方案,最后决定: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工厂的所有老建筑的原有形态,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原来的老烟囱,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原来的纵横交错的各种管道,让这些工业文明的元素符号保留下来。老设计师的努力化为了今天东郊记忆的现状。

东郊记忆极具个性,这是运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结合的理念打造的以音乐为主题的产业园区。14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老烟囱等老建筑被保存下来了,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各种管道也被保存下来了,游人在东郊记忆里游览,很难不产生时空穿越的感觉。如何利用红光厂遗址,在业态的选择上曾经颇费周折,经过反复调研,才最终将其定位。东郊记忆不仅依托东郊工业老基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建,而且找准了一个业态,围绕音乐数字基地这个核心,让餐饮区、明星街、酒吧街、成都舞台等主题功能区大放异彩。东郊记忆拥有18个展演场馆,风格各异、功能各具,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唯一的剧场展馆聚落。比如:其中的东郊剧场,其剧场设施的配备是成都市第一流的,可以接待国内外的大型演出团体驻场演出,可以在剧场里进行高清摄像多媒体的剪辑。又比如:773电影院,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爱玛思放映格式,这是在成都难得一见的电影放映大厅,银幕高达12米,放映的图像极其清晰,层次分明,声音逼真丰富。这里集互动体验、创意产品、休闲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在传承工业文明体验的同时,以年代记忆为载体、精品展演为主题,正在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个项目的打造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它在2011年国庆前的半个月突然撩开神秘的面纱,成都的媒体一齐给力炒作的时候,人们才第一次听说了它。紧接着,各种报道连篇累牍,纸媒屏媒齐上。一个个吸引年轻人和游人的大型活动接踵上演,在全城掀起了一场全民乐和游乐的风暴。并且,凡有明星名人到成都,媒体总要邀请他们去东区一游。东区如日中天,大名如雷贯耳,成都人想不去走走都不行了。

东郊记忆的打造,真的可圈可点。在园区里徜徉,整个街区弥漫着浓郁的工业文明的气息。每晚上演小剧场话剧的国家小剧场基地,是当年我国最大的显像管玻壳生产基地的宏大厂房。音乐文化主题酒店,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帮助盖的办公楼。露天的成都大舞台、东区演艺中心、音乐大市集,无一不是设置在原先的或红砖、或灰墙的老厂房。

酒吧集中区,是最令游人兴奋的地方。这里,有一条不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一家家风貌各异的酒吧;上下两层的密集管道排列整齐,被漆成了以绿色、黄色为主的鲜明色彩,纵横交错地从游人的头顶穿越而过;道旁,从类似水塔的塔柱中间盘旋升空的一排排管道,呈现出形式感之美;还有三根高大的烟囱,寂寞地耸立着。这里,时尚与工业的碰撞叫人怦然心动。

东区的东大门是工业与音乐元素结合的精萃。大门的右侧,耸立着一个高达几十米的超级巨型“锅炉”,锈迹斑斑的炉体上打着“东郊记忆”的标记;炉顶上有一个银色的雕塑,那是一个挥舞着指挥棒的音乐指挥,飞扬的燕尾服和后仰的身姿,让动感十足的雕塑显得非常浪漫。

东区的西大门十分另类,高大的大门是呈之字拐的钢架,上下两排镶嵌着一二十道搜集来的各种破旧的工厂钢门。门内是一个类似红珊瑚的大型雕塑,那是由三根主管道和无数分支加阀门扳手组合的鲜红造型。

东区里的墙壁装饰,或图文并茂,或只有标语,也很有意思。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工人阶级硬骨头,跟着毛泽东我们走走走”,“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干部警示录”等等。故意把它做旧,内容也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也很扯游人的眼球。(www.daowen.com)

在东区,您可以开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在东区,您可以自己写剧本拍电影甚至当主角;在东区,您可以零距离看主持人在台上亮出“十八般武艺”;在东区,您可以感受在车间看电影的独特体验;在东区,您不再只是随音乐舞动的吧客,而是引爆全场的DJ;在东区,不论您是美剧粉、苹果粉,还是小清新、小文艺,统统都可以找到“组织”……[3]

2011年11月25日,第九届亚洲传媒论坛暨第三届亚洲城市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在论坛开幕式上做精彩主旨演讲的约翰·霍金斯,是在全球第一个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享有“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美誉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虽然此次蓉城之行的日程安排得很紧,他还是主动提出要参观东区:“我一定要看看东区,因为我关注它很久了。”

《成都晚报》记者王黎娟这样报道约翰·霍金斯的东区之行:

下午,霍金斯第一次来到他耳闻已久的东区,从下车看到的第一眼起,霍金斯一路上滔滔不绝,不断地向陪同人员提出问题,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超出我想象的好”。[4]

约翰·霍金斯离开成都时这样表示:

东区音乐公园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它是那样地富有生命力,尤其是看到这么多人带着幸福的笑容陶醉其中,真是出乎意料,我感到太激动了。我要向英国,乃至全世界的企业家音乐家推销东区音乐公园![5]

从2011年10月盛大开园至今,东郊记忆艰苦创业,一步一个脚印,获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荣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亚洲音乐产业杰出创意奖、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每一年,东郊记忆开展的园区活动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常常吸引数以万计的热情观众参与。东郊记忆的品牌形象正日益深入成都市民及国内外游客的心目中。东郊记忆,正在锲而不舍,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支撑,正在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形象。东郊记忆,正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传承着成都东郊工业文明的薪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