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批判马克思主义中的精英主义价值观或妥协价值观

批判马克思主义中的精英主义价值观或妥协价值观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不注意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限定在精英人群中。马克思主义精英化的价值观,其认识论基础就是历史唯心主义。有人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我们党要有效避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必须要在思想理论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批判马克思主义中的精英主义价值观或妥协价值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当然首先要由少数理论家去研究和阐述,但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是少数理论家的专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能孤芳自赏。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物质世界的理论武器必须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有人不注意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限定在精英人群中。他们借口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深难懂,而主张只要求我们党的少数高级干部信仰马克思主义。由于他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不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被束之高阁。马克思主义精英化的价值观,其认识论基础就是历史唯心主义。与传统的主张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相比较,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主张英雄创造历史,而不相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二者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传统的唯心史观主张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而我们队伍中主张马克思主义精英化的同志,实际上是将创造历史的力量寄托在了少数马克思主义精英身上。马克思主义脱离了其成长所必需的人民群众这个土壤,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受到不应有的损失。马克思主义只有变成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人民群众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世界。

有人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他们认为,在这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下,要求民营企业家和共产党员一样树立共产主义价值观是不现实的。如果说民营企业家有民营企业家的特殊性,那么,中国社会任何一个其他阶级和阶层,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当然了,在他们看来,由于这些特殊的非无产阶级的阶级和阶层的影响,我们的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也不能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共产党人讲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即工人阶级讲工人阶级的价值观),资本家阶级讲资本家阶级的价值观,各个民主党派都只讲自己党派的价值观,等等。那么,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就等于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坚持在全社会弘扬自己的价值观,或者是使自己的价值观去迁就资产阶级或其他社会阶级和阶层的价值观,那么,我们的价值观必然表现为一个毫无生气的大杂烩。

实际上,任何一个现实的社会,其阶级关系都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一般而言,一个社会的阶级关系由主要的阶级关系和次要的阶级关系构成。如果从统治和被统治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阶级可以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表现为思想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由此看来,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尽管工人阶级还不能立刻消灭其他阶级,但是工人阶级已经是占主导地位的领导阶级了。因此,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必须主导意识形态。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坚持自己的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向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妥协投降,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背叛。意识形态领域的背叛投降,其长期结果必然是共产党领导地位被逐步削弱,直至共产党领导地位被取消。20世纪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败,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之一就是执政的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背叛投降。因此,我们党要有效避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必须要在思想理论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www.daowen.com)

在思想理论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思想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