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接地气的生气之道

接地气的生气之道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上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气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接地气是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倡导接地气,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接地气,才会让我们做人做事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把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结合起来,把立足实际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真正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接地气的生气之道

周奉真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数百万党员干部自觉深入基层接地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其中,甘肃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很有代表性。它是该省历史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扶贫攻坚行动:省、市、县、乡四级机关40多万名干部直接帮扶8000多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并约定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绝不脱钩。

接地气,党员干部才能不断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上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气和创造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社会生活体验最深刻,他们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接地气,是一个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也是干部成长的客观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很多书本知识。但如果自认为很了不起,本事很大,可以不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而照样作决策、办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一再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有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真心拜师、虚心学习,群众才会乐意收徒、倾囊相授,干部才会尽得真传、增长才干,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www.daowen.com)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当前,一些干部浮躁、浮夸、浮浅,对我们的事业危害尤为严重。根治这种不健康的风气,接地气是一剂良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领悟到的是生活的真谛、朴素的真理、人间的真情,不知不觉中,“三浮”就会烟消云散,求真务实就会蔚然成风。倡导接地气,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接地气,才会让我们做人做事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把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结合起来,把立足实际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真正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接地气是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根本保证。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是保证我们党永葆本色、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不可否认,有个别干部习惯于养尊处优,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整天在机关里接官气,在酒桌上接俗气,在小圈子中接江湖气。官气、俗气、江湖气,完全是歪风邪气,绝对不会养底气、聚人气、创生气。要保持党员干部的作风纯洁,唯有扎扎实实接地气。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样的感情最纯洁,思想最纯洁,立场最纯洁,行为最纯洁。这样接地气,能够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境界得到提高。

(《人民日报》2012年6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