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定简况
2025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2004—2025年期间,双方相继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法律框架体系。2025年1月1日,双方基本完成货物贸易降税,宣布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此后继续推进协定的修改完善工作。2025年10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第二议定书》,对原产地证书的签证操作程序进行更新,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提高自由贸易协定利用率。2025年11月,双方签署《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2025年12月,双方签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三议定书》和《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货物贸易协议〉中纳入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章节的议定书》,明确了双方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合作安排。2025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简称升级《议定书》)。升级《议定书》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是对原协议内容的丰富和提升。2025年10月22日,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
(2)协定特点
①货物贸易。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约定,中国94.3%(税目)的产品将对东盟实现零关税,覆盖2025年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93.2%;东盟94.5%(税目)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覆盖2025年东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1.1%。从税目占比来看,中国与东盟总体的贸易自由化水平较为接近,零关税税目均达到了94%以上。但从东盟各个国家来看,情况则有差异。新加坡是其中贸易自由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重接近100%;其次是文莱和老挝,零关税产品税目占比均超过97%;贸易自由化水平最低的是柬埔寨,其正常产品税目占比为90.4%;其余东盟国家则在92%~94%区间浮动。对于中国和东盟六国,全部正常商品实现零关税的过渡期为7年;对于东盟新成员国,这一过渡期为10年。中国对东盟的敏感产品主要涉及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制品、木及其制品、纤维素浆及纸张、纺织品、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家具等;东盟对中国提出的敏感产品多集中于车辆及其零附件、农产品和纺织品。2025年生效的升级《议定书》对3,000多种货物采用更加灵活的选择性判定标准,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适用区域价值成分标准或税则归类改变标准;同时允许采用10%的微小含量标准,便于企业对原产货物的确认。中国与东盟承诺在升级《议定书》生效1年内启动关于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的谈判;同时就货物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开展谈判,并在谈判启动之日起2年内结束此谈判。(https://www.daowen.com)
②服务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采用正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循序渐进扩大开放。2025年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后相互开放了第一批服务贸易部门,2025年相互开放了第二批服务贸易部门;2025年签署升级《议定书》后开放了第三批服务贸易部门。从第三批开放承诺来看,中国在工程服务、集中工程、建筑工程、证券、旅行社和旅游经营等部门做出了改进承诺;东盟各国在商业、通信、建筑、教育、环境、金融、旅游、运输8个部门约70个分部门向中国做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③投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适用准入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标准。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对征收、补偿的纪律进行约定,同时允许投资转移和利润汇回。允许适用投资者—国家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如果投资争端在提出磋商或谈判的书面请求后6个月内无法解决,则可根据投资者的选择,提交缔约方法院或行政法庭,或是采取国际仲裁的方式。中国与东盟承诺在升级《议定书》生效3年内结束对投资自由化和保护的讨论。
④其他规则。升级《议定书》在框架协议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同意在贸易相关事务、农渔林业和林产品、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发展、投资、服务贸易、旅游、产业合作、交通、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等十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条款,同意就电子商务相关议题共享信息和专业知识,开展对话,鼓励业界参与,加强政府机构促进和能力建设合作。同意开展能力建设项目和技术援助,并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别考虑。为更好地实施相关合作项目,升级《议定书》增设了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活动资源的条款,同意为自由贸易区项下的经济技术合作活动提供支持,加快合作项目评估和审批程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