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总成本费用如何控制?

总成本费用如何控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总成本费用构成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总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会计中的成本是对实际发生费用的记录,影响因素确定,成本数据唯一。

总成本费用如何控制?

1.总成本费用构成

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成本和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为生产、销售一定的产品、提供一定的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总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

生产成本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直接支出是指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人工(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和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的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费、递延资产摊销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差旅费、办公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土地使用费、研发费,咨询费、顾问费等)。

(2)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3)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具体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

2.总成本费用的计算

工程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概念与企业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不完全相同。会计中的成本是对实际发生费用的记录,影响因素确定,成本数据唯一。工程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是对未来发生费用的预测和估算,影响因素不确定,不同方案有不同的数据。为方便计算和进行经济分析,在工程经济中将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利息支出进行归并后分别列出,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维简费、利息支出后的费用列入其他费用。这样,各年总成本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1)外购原料成本计算

外购原材料成本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年产量可根据测定的设计生产能力和投产期各年的生产负荷加以确定;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是依据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单价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耗用量较大的、主要的原材料为对象,依据有关规定、原则和经验数据进行估算。

2)外购燃料动力成本计算

外购燃料动力成本计算,计算公式为

3)工资及福利费计算

工资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按整个企业的职工定员数乘以人均年工资额计算年工资总额;第二种方法是按照不同的工资级别对职工进行划分,分别估算每一级别职工的工资,然后再加以汇总。若有国外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单列。

福利费主要包括职工的保险费、医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以及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不包括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一般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4)折旧的计算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资产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和在修理停用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将折旧费计入成本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作为企业的成本项目,折旧提得越多,企业所得税就越少。折旧这种减少企业所得税负的作用,被人们称为“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

(1)直线折旧法。

①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它是在设备资产估算的折旧年限里按期平均分摊资产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每期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D——每期折旧额;

S——预计净残值;

P——固定资产原值;

N——估计使用年限,资产的折旧期,一般单位为年;

r——预计净残值率(通常取3%~5%)。

若以固定资产原值为计算基础,则每期折旧率d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d ——每期折旧率

若以固定资产净值为计算基础,则每期折旧率d 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项目投产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规定由投资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包括建设投资和建设期利息。财政部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的最短年限做了如下规定:房屋、建筑物为10~55 年;火车轮船机械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15 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 年。在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对轻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折旧年限,一般可确定为8~15 年;港口铁路、矿山等项目的折旧年限可选择30 年或30 年以上。各行业应依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确定折旧年限。

平均年限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均匀分布的,这与获利能力分布不相符,并且只考虑了资产存在时间,未考虑资产的使用强度。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较为均衡的固定资产。

【例2-1】 某设备的资产原值为10 000 元,估计可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第5 年末设备净残值为800 元。计算年折旧额与年折旧率。

解:运用式(2-3),计算年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若以固定资产原值为计算基础,则年折旧率为:

(www.daowen.com)

若以固定资产净值为计算基础,则年折旧率为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为依据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如下:

a. 行驶里程法。行驶里程法是以固定资产净值除以预计使用期内可以完成的总行驶里程,求得单位里程折旧额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单位里程的折旧额是相同的,根据各个时期的行驶里程,即可计算出各时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b. 工作小时法。工作小时法是以固定资产净值除以预计使用期内可以完成的总工作小时,求得每工作小时折旧额的方法。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小时,即可计算出该时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计提折旧费,而后期少提取折旧费,使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快速得到补偿的折旧计算方法,故又称递减折旧法。这是一种鼓励投资的措施,即国家先让利给企业,加速回收投资,增强还贷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同时,设备在效率高的时候多提折旧,效率低的时候少提折旧,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很多,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①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平均年限法确定的折旧率的两倍乘以固定资产在各年年初(即上一年末)的账面净值,从而计算当期应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因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是平均年限法折旧率的两倍,所以年折旧率为d=2/N。则每期的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式中Dt——第t 年的折旧额;

Bt-1——第t-1 年末的账面净值。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即最后两年改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

【例2-2】 某企业进口一台高新设备,原价为410 000 元,预计使用5 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20 000 元,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设备计提的各年折旧额。

解:由题干可知年折旧率=2/5=40%,则运用式(2-9)计算各年折旧额,其结果见表2-1。

表2-1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单位: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为了保持第5 年年末净残值为20 000 元,第4 年和第5 年的年折旧额为(88 560-20 000)÷2=34 280(元)。

②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将此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符号与式(2-9)相同,分数也就是各年的折旧率,其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年数总和。

【例2-3】 某企业一台高科技设备的原价为10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预计净残值为4 万元。试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该设备各年的折旧额。

解:首先计算折旧总额,即折旧总额=1 000 000-40 000=960 000(元),年数总和=1+2+3+4+5=15(年)。运用式(2-10)计算各年折旧额,其结果见表2-2。

表2-2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单位:元

(5)修理费的计算。

修理费包括大修理费用和中小修理费用。在估算修理费时,一般无法确定修理费具体发生的时间和金额,可按照折旧费的一定百分比计算,该百分比可参照同行业的经验数据加以确定。

(6)维简费的计算。

维简费是指采掘、采伐工业按生产产品数量(采矿按每吨原矿产量,林区按每立方米原木产量)提取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即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简称维简费。企业发生的维简费直接计入成本,其计算方法和折旧费相同,这类采掘、采伐企业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7)摊销费的计算。

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要在规定的年限内,按年度或产量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之中,这一部分被转移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原始价值,称为摊销。企业通过计提摊销费,回收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资本支出。计算摊销费采用直线法,不留残值。无形资产应按规定期限分期摊销,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的关键是确定摊销期限。法律、合同或协议规定有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或合同、协议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 年的期限分期摊销。递延资产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投产当年一次摊销。

(8)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计算。

利息支出是指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即在生产经营期所发生的建设投资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之和。建设投资借款在生产期发生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的借款属于短期借款,利率长期借款利率低,且利率一般为季利率,三个月计息一次。在工程经济分析中,为简化计算,一般采用年利率,每年计息一次。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计算公式为

(9)其他费用计算。

在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中,其他费用一般可根据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维简费及摊销费之和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并按照同类企业的经验数据加以确定,将上述各项合计,即得出生产经营期各年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