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盟国家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现状

东盟国家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现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东盟各国政府以及学者、媒体等反应热烈,通过不同方式作出回应。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马方欢迎中国银行在马开办人民币清算行,支持中方提出的亚投行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东盟国家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认知现状

自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东盟各国政府以及学者、媒体等反应热烈,通过不同方式作出回应。

(一)东盟国家政府领导纷纷发表讲话表示支持

老挝:老挝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老挝总理通邢表示,丝绸之路的复兴将会使亚洲地区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推动力,并且给本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和繁荣。[1]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表示,老挝党、政府和人民珍惜老中传统友谊,感谢中方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本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老方愿意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2]

柬埔寨: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方全力支持中方举办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拉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和平稳定。[3]在柬埔寨卜迭棉芷省波比市沙干拉分区安隆特摩铭村,沿柬、泰边界第58号公路动工仪式上,洪森总理对中国倡导的“海上丝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对柬埔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4]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大臣陈尤德说:“柬埔寨政府坚决支持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举措!”[5]

越南: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2015年4月7日访华时表示,越方正积极研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希望同中方加强在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6]

缅甸:缅甸总统吴登盛2014年11月14日上午在内比都会见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缅方愿以此访为契机,同中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并将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开展大项目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7]2014年11月8日,缅甸总统吴登盛来中国参加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时再次表示,缅方感谢并支持中方举办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相信会议一定能够推动地区国家共同发展。缅甸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愿意为促进东盟—中国关系做出贡献。[8]缅甸执政党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副主席吴泰乌2015年4月7日在该党总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好的构想,他对此感兴趣,并表示支持。吴泰乌说,现代丝绸之路计划就是有关国家加强互联互通,增加贸易往来和投资机会,就是合作共赢。他说,这对于缅中两国来说,或者对于整个地区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9]

泰国:泰国总理巴育表示,泰方正在探索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希望同中方交流互鉴,深化合作,特别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农业、铁路合作,促进地区互联互通,扩大泰国农产品对华出口,促进民间交往,加强人才培训。[10]泰国工商总会副主席李桂雄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对相关国家来说是个大好机会。中国政策好、发展快、市场大,相关国家由于有地缘优势,能够更加便利地共享中国快速发展的成果。泰国副总理兼外长他那萨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帮助包括泰国在内的区域内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联通。因此,泰国支持中方的倡议。

新加坡: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对中国提出的建设中国—亚细安自贸区升级版,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促进中国—亚细安经济合作的倡议表示赞赏和欢迎。[11]2014年11月10日,李显龙总理再次表示,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方将以更加积极、长远眼光发展新中合作,契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创新合作理念,丰富合作内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有益补充,新方大力支持。新方愿意同中方一道,促进东盟—中国关系健康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马方欢迎中国银行在马开办人民币清算行,支持中方提出的亚投行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马方愿意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促进东盟同中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推动东盟成员国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阿曼认为,“作为活跃的对话伙伴,我们欢迎这一倡议,期待与中国就此密切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有助于改变这个地区的面貌,使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动力区域”。[12]

文莱:文莱苏丹哈桑纳尔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赞赏中方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出的重要贡献,支持中方制定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议程,愿意同中方一道,促进东盟同中国团结合作,推进亚太一体化进程。(www.daowen.com)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表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和丰富的合作资源。印度尼西亚希望推进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不断提升双边关系水平。双方要以海上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带动两国整体合作,愿深入研究探讨中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和印度尼西亚新的发展战略给双方合作带来的契机,欢迎中方加大对印度尼西亚基础设施的投资。

菲律宾: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菲律宾政府官员并未对其做出积极反应,但菲律宾加入亚投行的举动,从实践上说明菲律宾愿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菲律宾前驻巴基斯坦大使JAIME J.YAMBAO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的建设是其在全球“安全建构”的重要举措,将会取代美国在世界上建构的秩序。[13]如果菲律宾跟着美国拒绝加入亚投行,它就会发现其将会错失与亚洲共同发展的新机遇。[14]

(二)东盟国家学者、媒体的认知与评价

1.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意图、动因的猜测与判断

菲律宾中国研究协会研究员路斯科·皮托(Lucio Blanco Pitlo III)认为,“一带一路”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共享经济繁荣——它具有明显的政治和安全的基础。[15]越南外交学院南海/东海研究所副所长阮雄松(Nguyen Hung Son)发表言论说,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是来自15世纪郑和的和平南海之行历史的延续,不是为了拓展领土,而是进行扩大贸易和传播文化。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温丁认为,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带一路”设想,这也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问题。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专家李明江认为,中国不论是倡议“一带一路”或是搞亚投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回应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意在削弱美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但中国无意与美国对抗。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一方面是中国从区域大国到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中国能“走出去”,也基于外部环境的客观需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一定数量的国家需要资本来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亟须支援。[16]曼谷邮报》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政府与西方世界在地缘政治力量上再平衡,也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结束后亟须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果。泰国的《民族报》发表评论称中国提出的“新丝路”是与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竞争的体现,但“新丝路”的提出及亚投行的建立是资本与市场推动的结果,中国正在通过经贸实力为自己争取朋友和提高影响力。

2.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东盟国家扮演角色的分析

印度尼西亚中国研究协会会长雷内指出,在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印度尼西亚也提出“全球海洋轴心线”理念。从地区角度看,2015年东盟共同体已建成,这两个构想立足于海上问题,力图在新形势下建立新的合作机制,构建新的政治和安全机制,符合域内各国利益,有益于促进区域和平稳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要把“海上丝绸之路”建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平台,同时做好媒体和智库建设,有效传播中国声音。[17]印度尼西亚建国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约翰内斯·赫尔利扬托说,印度尼西亚目前也致力于通过海洋发展贸易。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处在太平洋印度洋大洋之间,战略位置重要,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可以在构建“新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框架下开展各种合作。[18]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教授、曾是菲首批驻华外交官之一的林智聪在谈到菲中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时说,菲律宾在外交方面“长期对美国言听计从”。他认为,菲律宾要想争取与中国经济合作,出路是搁置争议。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新中合作新契机》一文,认为在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新加坡可以扮演跟区域加深互相理解、加深沟通的一座桥梁[19]《文莱时报》集团副总编辑丘启枫说,东盟将从“一带一路”中受惠,文莱也可以分享到中国发展繁荣带来的红利。

3.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制约及未来前景的分析与判断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副所长冯氏惠说,东盟国家发展程度不平衡影响着此战略的计划内容及建设进程,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信任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0]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认为,由于沿路的东南亚等地区都是地缘政治非常复杂、各种国际矛盾和利益交汇的地区,中国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必须小心翼翼,尽量采取和平与宽容的姿态,才有可能避免各种险滩暗礁,实现自己的构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专家李明江指出,中国以何种方式与个别国家展开双边合作,将影响东盟国家对“一路一带”的态度,比如中国若在合作项目上坚持占最多股份,可能让相关国家感到中国太强势而产生顾虑。越南社会科学院教授杜森进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仍然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双方应借此机会完善认知,制定新的合作发展措施。[21]菲律宾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2015年3月29日发表社论,认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将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使亚非欧人民成为互联互通的友好伙伴,促成共赢互利的美好愿景。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