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东盟支点国家——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东盟支点国家——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倡议,东盟支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东盟国家包括10个成员,根据成员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区域内的影响力等因素,可以选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作为支点国家的示范,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这一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的1/4。在中南半岛,泰国是支点国家选择的理想目标,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建设东盟支点国家——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倡议,东盟支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东盟国家包括10个成员,根据成员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区域内的影响力等因素,可以选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作为支点国家的示范,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一)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它的陆地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为亚洲第四,其拥有17 000多个岛屿,海域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海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还拥有包括马六甲海峡、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等在内的七大海峡,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其石油储量约5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73亿立方尺,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态天然气出口国。此外,印度尼西亚还是世界第二大锡生产国、第四大产铜国、第五大产粮国、第七大产金国和第八大产煤国。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统计,按平均购买力计算,印度尼西亚在世界排名第十。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在以下层面重点加以推进:

1.顶层设计对接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提出“海洋轴心”战略,这与我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不谋而合。双方可以在海洋开展顶层设计的对接。比如,未来5年的海洋建设规划、中长期海洋规划协调,双方可以在副总理对话机制的框架下开展有关海洋规划的顶层对接。

2.海洋通道的共建

印度尼西亚海域面积广阔,拥有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通道。为维护海洋通道的安全,中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两国海洋合作基金,在海洋通道安全、海洋通道的环保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3.海洋经济的合作

印度尼西亚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一方面,海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海洋产业相对落后。按照计划,印度尼西亚未来将新建和扩建24个港口,打造6个国际性港口。中国可以在港口建设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援,共建21世纪的现代化港口。此外,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可以在远洋捕捞、渔产品加工与运输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人口为2 994万(2013),主要民族为马来族、华族和泰米尔族,人均GDP 11 122美元(2013)。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权威世界竞争力报告,2010年马来西亚位列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和地区第10位。

马来西亚位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国土分成东马来西亚与西马来西亚。西马来西亚与泰国接壤,西扼马六甲海峡,东临南海,南与新加坡毗邻。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榈油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马来西亚将成为重要的支点国家。在互联互通、政策沟通、经贸合作和文化交融中,马来西亚可以进一步突出其先导和引领作用,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占得先机。

1.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中心位置,是连接老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而马六甲海峡则处于上述通道的咽喉地带,是海上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此外,马来西亚是陆地连接中南半岛与马来半岛国家的重要支点,正在兴建的泛亚铁路,是陆地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海上和陆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马来西亚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的支点地位。通过马来西亚支点建设,未来21世纪海上丝路,向西可以延伸到非洲、欧洲等地区,向东可以延伸到拉丁美洲,向南可以延伸到澳大利亚等国,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2.经贸合作的引领者

中马建交40年来,经贸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亚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这一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的1/4。(www.daowen.com)

中马两国创新合作模式,分别设立了政府层面的“中马钦州工业园区建设”和“马中关丹工业园”姊妹产业园。此外,中国公司参与关丹港口改扩建项目,开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互设国家产业园区的先河。两个园区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中马双方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等互补优势,而且将有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创造就业机会。

金融领域,马来西亚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本币互换协定的国家。2015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国,积极推动东盟国家首批加入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开好头、起好步。

3.文化交融使者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既有占主体的伊斯兰文化,也有悠久的中华文化以及多彩的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马来西亚是一个亚洲版的“文化熔炉”,被称为“真正的亚洲”。依托马来西亚,中国可以同亚洲各种文化进行交流,中国可以在中东甚至南亚延伸自己的文化交融空间。

(三)泰国

泰国人口为6 450万,由30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泰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40%。90%的居民信奉佛教

泰国北部与东北部与老挝接壤,北部和西部与缅甸交界,西南部临安达曼海,东部毗邻柬埔寨,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是东南亚海岛国家通向中南半岛国家的门户。

泰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其中钾盐储量4 367万吨,居世界第一;锡储量约12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2%。

在中南半岛,泰国是支点国家选择的理想目标,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1.政治沟通的协调者

由于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政治信任的不足,泰国可以在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之间充当政治沟通的协调者,让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更好地在东盟落地生根。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唯一未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活的外交传统。20世纪以来,无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是冷战中,泰国都坚持奉行灵活的外交策略,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冷战结束以来,泰国在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体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泰国奉行“大国平衡”策略,在具体操作中与其他东盟国家有所不同。泰国不是刻意与大国保持同等距离,而是积极与各大国发展同等密切的双边关系。一方面,泰国与中国保持密切的传统友好关系,是该地区少数与中国不存在任何争端的国家,两国关系被形象地称为“中泰一家亲”;另一方面,泰国与美国是军事同盟国家,被美国列为“非北约主要盟国”。从多边合作来看,尤其是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共同参与的合作中,作为协调国,泰国外交的自主性有助于提高中小国家对合作的信任感,避免弱势国家对强势国家的正常举措甚至善意信号产生曲解和误判,并有助于在出现分歧或摩擦的时候为相关各方提供直接对话和平等协商的中介平台,从而有效避免矛盾激化。

2.社会矛盾的疏通者

作为支点国家,需要在“海上丝路”建设中率先开展合作,通过先行先试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从而对其他国家起到引领作用。随着经济合作深化与人员往来频繁,尤其是新移民的大规模增加,社会文化的碰撞与摩擦也将进一步加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这种碰撞与摩擦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进而使得支点国家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泰国社会的主体文化是佛教文化,90%以上的国民信奉佛教,讲求奉献、宽容与忍让,其国民性相对较为温和,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因此,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更倾向于顺其自然的应对方式,很少出现非理性的排外运动。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泰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日趋明显,首都曼谷成为东西文化交织的国际化大都市,直观地体现在不同文化的共存共荣。

3.互联互通的先导者

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特别在互联互通方面,不仅符合泰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符合地区的整体利益。由于泰国是陆上东盟和海上东盟的连接点,在互联互通合作方面,泰国可以扮演先导者的角色。

从泰国方面看,依托铁路网、公路网以及沿途工业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北部和东部农村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从而逐步化解地区发展失衡问题。更重要的是,泰国将获得来自中国及其他合作伙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有效弥合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本缺口,避免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增量改革的良性循环。

从中国方面看,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建设将为西南内陆提供印度洋出海口,从而有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进步伐。更重要的是,随着跨国资金、技术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依托陆路通道将有助于促成从中国东南沿海到西南内陆再到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产业机构重组,从而在有序整合跨国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中南半岛经济的“中国—泰国”双引擎格局,有力推动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西南内陆与中南半岛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中泰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和互补性,将有助于双方在操作层面达成互谅互让的合作共识。如果中泰两国携手推进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建设,其必将发挥重要的样板作用,从而促使其他东盟国家,尤其是同样面临发展瓶颈的国家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参与“海上丝路”建设,共同构建更和谐的东亚发展环境

总之,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支点国家建设是首要目标。在支点国家建设方面,需要明确目标,建立机制,正确选择支点国家。随着当今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支点国家的建设不仅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关注的目标,而且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乃至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点目标,并将服务于我国“两个百年”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