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嫉妒的负面影响及其减少的积极作用

嫉妒的负面影响及其减少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嫉妒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此外,嫉妒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还包括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相反,嫉妒的减少会减少反社会行为并带来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不仅是指个人的一种行为,而且适用于组织、团体和国家等。以上研究均认为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会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嫉妒的减少会使反社会行为减少,带来亲社会行为。对于善意嫉妒所产生的结果方面的研究要少于对于恶意嫉妒所产生的结果方面的研究。

嫉妒的负面影响及其减少的积极作用

嫉妒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众多研究发现,嫉妒者与被嫉妒者双方都会因为嫉妒而带来伤害,伤害是双向的而不仅限于一方(e.g.,Vecchio,2005)。嫉妒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的结果,例如当看到优势者受苦或失败时,嫉妒者会感到恶意的欢喜(Sundie et al.,2009),或者想要破坏优势者所拥有的美好的事物,或者愿意牺牲自己的所得只是为了减少嫉妒对象的优势,或者做出非理智的决策等,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嫉妒所产生的敌对行为,小到言语的冒犯,大到人身攻击。此外,嫉妒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还包括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导致忧愁和苦恼、低自尊、对生活的不满、抑郁、神经质、敌意、憎恨、次级感等(Smith et al.,1999),负面影响甚至延伸到身体健康层面。以上研究结果使学者们看到了嫉妒所固有的消极的一面。

还有学者研究了嫉妒对组织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工作场合中的嫉妒会导致嫉妒者去损害他人的名声、影响他人的效率(Schaubroeck and Lam,2004),造成较高的离职率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引发嫉妒者较低的合作度和绩效水平。嫉妒还会影响组织内的其他高绩效者,致使高绩效者为了保持和其他员工良好的关系,会人为地降低绩效水平从而防止其他员工的嫉妒(Exline and Lobel,1999)。因此,嫉妒的消极面对组织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嫉妒不仅会降低嫉妒者的效率,还会降低被嫉妒者的效率,进而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

相反,嫉妒的减少会减少反社会行为并带来亲社会行为。所谓亲社会行为是指想要做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例如帮助、分享、安慰、指导、解救和保卫等。亲社会行为不仅是指个人的一种行为,而且适用于组织、团体和国家等。它的表现形式为给慈善事业或组织的捐款,与其他人分享资源,或者仅仅是一些安慰的话语等。(www.daowen.com)

以上研究均认为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会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嫉妒的减少会使反社会行为减少,带来亲社会行为。根据范德文等(2009)的分类方法,这一类嫉妒指的是恶意的消极的表现形式。然而嫉妒除了消极的表现形式,还有积极的表现形式,因此嫉妒也不总是带来负面的结果,有时也会产生积极的力量。善意的嫉妒虽然也使人感到沮丧,却有可能成为激励人提升自己的动机(不愉快的自我要求)(Van de Ven et al.,2011a,2011b)。学者们认为,嫉妒也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因为嫉妒可以促使人们努力工作来获得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Epstein,2003)。贝尔克(Belk,2008)发现,消费者嫉妒是温和且拥有积极的力量的,嫉妒更可能使嫉妒者采取效仿(emulation)的行为,从而得到嫉妒的对象所拥有的东西。这种嫉妒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同时,正面的嫉妒还可能激发员工努力工作以改变自己的地位。

可见,现有对于嫉妒的研究大都认为嫉妒是一种较为恶意或消极的情绪,即认为嫉妒是一种恶意嫉妒,研究了恶意嫉妒所带来的各种破坏性或负面的结果。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嫉妒还有更为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善意嫉妒。对于善意嫉妒所产生的结果方面的研究要少于对于恶意嫉妒所产生的结果方面的研究。由于不同的嫉妒类型会促成不同的行为结果,因而本书从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个方面来研究奖励的不同特征所产生的嫉妒对观察者分销商关系承诺水平的影响,能够对现有研究的内容有所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