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规律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规律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三大产业为基础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这种变化可以从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三大产业的构成和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来论述。上述这些变化正是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调整的反映。从比重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这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反映。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向合理化、高级化演变。

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规律分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 均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这样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埋下了产业结构失衡的祸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升级问题,制定了诸如优先发展轻工业、限制加工业等一系列政策,但仍没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20世纪90年代,涌现了大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进一步加重了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九五”之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依旧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过高的现象。

以三大产业为基础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这种变化可以从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三大产业的构成和三大产业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来论述。

(一)三大产业增加值

如图4-1所示,1990年之前,三大产业之间差距不是很大,第一产业增加值较大;1990年之后,三大产业之间的差距发生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并呈扩大趋势,即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第一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上述这些变化正是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调整的反映。

(二)三大产业构成

图4-2所示的是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构成的变化趋势。由图可以看出:1985年之前,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大致维持在30%左右,随后有大幅下降趋势,在2014年降至9.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为稳定,在1980—1990年略有下降,1993年之后基本稳定,这说明第二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没有改变,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2.6%,其依旧是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在1978—1985年期间基本趋于稳定,不是很受重视,发展缓慢,其比重基本保持在22%左右,在1985年之后不断上升,特别是1995年之后,上升速度增大,这一趋势保持到2005年,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高达48.2%,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具有下调趋势,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从比重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这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反映。

图4-1 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www.daowen.com)

图4-2 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构成

(三)三大产业贡献率

如图4-3所示,从贡献率的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为稳定,1991年之后稳步上升,在2007—2009年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在2014年贡献率高达48.9%,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第一产业贡献率在1991年之前波动较大,在1991年之后,其基本稳定,均在10%以下。

图4-3 1978—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贡献率

从三大产业增加值、三大产业比重及三大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有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所占比重最高;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并在近几年超过第二产业。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向合理化、高级化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