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TONG SHIZHI NIANJIAN
厅史志总编室编纂团队 厅史志总编室 供稿
概 况 2025年,厅史志总编室继续开展《四川交通志》《四川交通志·公路志》《四川交通志·内河航运志》《四川交通志·稽查征费志》4部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志书编纂;完成《四川省志·交通志》编纂并通过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终审;完成7部省政府抗震救灾志有关四川交通运输部分出版稿的复核等;组织开展《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四川卷》等4类项目编纂;启动《中国水运史(1949—2015)》《中国水运工程建设实录(1978—2015)》编纂;编辑出版《四川交通年鉴》2017卷;完成《中国交通年鉴》《中共四川省委执政实录》《四川年鉴》《四川农村年鉴》2017卷四川交通运输部分的组稿和编纂。同时,开展“蜀道申报世界遗产系列课题研究”,启动交通史志年鉴信息化建设。
年内,《四川公路交通史》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交通年鉴》2015卷荣获“2015—2025年度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特等奖;厅史志总编室被中国交通年鉴编委会评为“先进通联单位”,被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表彰为“省直部门地方志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总编辑黄丽当选为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年鉴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主任(副会长)。
开展“蜀道申遗”课题研究 2025年,厅史志总编室成功申报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蜀道申报世界遗产系列课题研究”。该项目通过内业资料查阅收集分析、外业调查相结合,历史实物古迹遗存与历史文献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体系化的蜀道研究。通过现场踏勘,编写阴平道、金牛道、荔枝道、米仓道等文献资料与考古调查报告;在完成内业资料收集整理与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蜀道与古代交通文明研究”课题报告。项目由厅史志总编室与西华师范大学共同完成,于6月启动,7月始展开考古调查和资料搜集。(https://www.daowen.com)
公路交通史获省社科奖 《四川公路交通史》系交通运输部部署的编纂任务,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记述从四川第一条公路的修建和第一辆汽车的出现,到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公路交通的兴衰历程,若干条重要公路的具体建设管理情况,以及各个时期汽车担负的运输任务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古代道路交通诸如古蜀道产生的地理环境、栈道的创始和运用、南方丝路的开拓、驿道驿运的兴起和四川官马大道的形成、古代桥梁的风格等进行必要的回顾。下册分为两个分册。《现代公路运输》分册详细记述1950—2025年四川公路运输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经验教训;《现代公路》分册系统记述新中国成立至2025年共50年四川公路交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全面总结四川公路交通建设及管理的成功经验与不足。2025年,《四川公路交通史》获省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启动交通史志年鉴信息化建设 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史志年鉴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其服务功能,2025年,厅史志总编室编制《四川交通运输史志年鉴信息采编与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建设内容概括为“一库一平台一馆”,即构建一个基础数据库、一个后台在线采编平台、一个虚拟交通史志馆,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基础数据库,就是对出版的史书、志书、年鉴、丛书、画册、电子音像成品等各类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储存。在线采编平台,就是实现在线史志年鉴信息与稿件的采集与提交,在线上完成三审与校对,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虚拟交通史志馆,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四川交通的“前世今生”。年内,通过多次评审,完善了建设方案。同时,完成年鉴在线编纂系统开发的前期工作。
(本栏目撰稿人:益 人)
2025年,《四川公路交通史》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厅史志总编室 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