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现状与风险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现状与风险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现状1.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成果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和物质进步的新的筹码。这段时期,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国化学工业联合会的一位专家表示,从1993年到2007年中海油上市,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可圈可点,所有项目无一亏损。受管理制度及国际投资环境的影响,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项目2/3左右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现状与风险

(一)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现状

1.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成果

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政治经济力量的通货,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和物质进步的新的筹码。获得能源成为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3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几年来迅猛增长,2012年同比增长率高达28.6%,年投资额达到772亿美元。其中,能源投资高达401亿美元,占51.94%,排在第二位的金属类投资为120亿,占中国对外投资额的15.54%,[34]可见中国对外投资绝大多数属于能源投资。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额增长率为20%。另据私募股权基金亚欧联合资本集团2014年1月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三年内,中国的对外投资额将和外国对华投资额持平。2013年3月,温家宝在其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优先支持能源等对外投资行业。2013年,协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份简报中说:“中国领导人重视中国对外投资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过去对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视程度。”[35]在此种情形下,中国的投资条约必须有所应对。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称中石油)在加拿大开采出第一桶原油,并获得秘鲁塔拉腊油田第七区块的开采权,成为开启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历程的标志性事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大幕是在1993年中石油成功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项目后拉开的。[36]此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中国投资公司(下称中投)开始在海外展开大规模的能源投资。仅2010年,中国对外FDI流量就达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2002—2010年间,中国对外FDI年均增长率高达49.9%。[37]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采取并购石油企业、购买油气田、合作开采等方式,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取得回报。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石油出口国收入大幅下滑,资金压力增大,中国企业抓住机遇,与多个石油出口国之间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开创了“贷款换石油”等新模式。

20年来,中国能源投资企业在非洲、中东进行油气田合作的同时,还不断并购发达国家的中小型技术含量高的能源企业,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著名能源企业联合开发,并与俄罗斯、中亚、缅甸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开通了中缅原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泰纳线)和中哈石油管道。这些管道的开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科院张宇燕教授认为,石油安全包括三点:买得起,买得到,运得回。她认为,运输是我国石油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几条管道的开通,对于石油运输安全(尤其是破解马六甲困局)至关重要。这段时期,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国化学工业联合会的一位专家表示,从1993年到2007年中海油上市,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可圈可点,所有项目无一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经合组织的框架下,近年来中国在中亚各国的能源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中方能源投资的影响在该地区远远超过了俄罗斯和美国。由于中亚石油在海床里蕴藏位置的深度以及原油中含硫量高等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和高昂的成本,困扰着早先在该区域取得投资优势的西方石油公司,它们开始抛售手头的投资和油田。由于地处近邻,可以铺设陆上油气管道,省却海洋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中国一直对中亚能源有着强烈的投资兴趣。2013年9月,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卡沙干(Kashagan)油田赢得50亿美元股份,首次使中国跻身国际石油巨头的行列,与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壳牌(Shell)、道达尔(Total)和意大利埃尼集团(ENI)共同开发项目。[38]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土库曼斯坦,中石油于2009年承建了阿姆河天然气项目,随后南约洛坦年气田项目于2013年9月7日开工。[39]该气田储量居全球第二,是许多西方能源公司激烈争夺的目标。该气田将通过中国建造的长达1100英里(约合1770公里)的管线,将天然气一直输送到上海。中国投资者的资金雄厚和良好的信贷条件深得中亚各国的信赖,借助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倡导的“新丝绸之路”项目,中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投资前景很好。

2.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亏损

中国企业的海外能源投资并非一帆风顺,鉴于能源的敏感性和战略意义,各国均对能源行业实行一定的管制,对能源行业准入,尤其是能源生产上游环节(勘探与开采)的准入管制尤其严格。[40]并且,随着中国积极开发海外能源战略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已对中国采取了更加防御的态度。[41]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中国能源投资企业自2010年后开始井喷式的投资。[42]在国民看惯了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频频得手的新闻,沉浸在投资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中时,2011年7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一篇《石油三巨头海外投资超4000亿三分之二项目亏损》的报道,引起了国人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关注。报道称,2010年,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创收原油7000万吨,比2005年增长一倍,但与2010年中国4.2亿吨的石油消费量相比却微乎其微。而且据中石油高层人士透露,实际运回国内的原油仅为500万吨左右。为追求更高利润,避免高昂的运费,收益原油大多被销售国际市场。三大石油公司许多海外投资行为,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远高于对国家石油安全的考虑。受管理制度及国际投资环境的影响,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项目2/3左右处于亏损状态。[43]2009年,中石化在外投资的3个石油项目,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许多央企的海外投资亏损账目触目惊心。[44]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亏损存在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亏损的自身机制问题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屡屡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当探究主观原因。就资本实力和投资经验而言,中国能源投资企业和世界石油巨头相比差距悬殊。中国实力最强的中石油的销售收入仅为埃克森的32%,净利润只有其1/20。尤其是中国石油投资者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承受力相当脆弱,国际油价稍有下滑便难逃亏损。由于石油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商品”,其供给与需求、产出与消费在地理上高度不对称,因此石油常常被输出者用作武器来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决定石油价格有太多的政治、经济因素。国际油价历来就大起大落、剧烈震荡。2003年以来,石油市场经历了自186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上涨周期。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油价又从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位一路下滑,跌至每桶32美元。[45]如此剧烈的价格震荡,没有特别雄厚的资本和经验是难以承受的。

央企自身的治理和国家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公司运营程序的不透明和监管不到位,容易滋生贪腐现象。2013年8月以来,中石油先后有五位高管被查处,涉案金额巨大。[46]同年9月,媒体曝出中石油又有5位高管被带走调查。[47]由于海外能源投资监管的高难度、高成本以及一些国家的腐败,使得中石油成为贪腐的高发区。[48]由于石油行业的行政垄断,中国民营企业无法参与石油投资,[49]这不利于中国能源危机的化解。能源投资亏损绝大部分是由于低级的决策错误导致的,却无一人被问责。三大石油公司账面数据与实际利润相悖,过分追求企业利润,忽略国家石油安全和石油储备战略,将获得的份额油绝大部分高价卖掉。而美国石油公司只有在确保国家石油储备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可到国际市场上销售。三大石油公司拿回的石油价值无法与其高昂的成本等同。所幸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三桶油”加大整治力度,惩治一批贪官,改革企业治理机制,希望整治效果能够在以后的能源市场有所体现。

(2)中国海外能源投资亏损的外部原因

一是投资条件恶劣。(www.daowen.com)

中国海外能源投资起步晚、底子薄,较好的油气田都被世界石油巨头瓜分完毕,能源丰富、基础设施好、法制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像加拿大、欧洲国家等石油资源富集区,中国投资的介入往往遭遇国际能源巨头的层层阻挠。中国能源投资只能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奋斗、拼博。中国石油公司涉足的油气区块,大部分都属于政局动荡或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区域有的在政治上对中国并不友好(如利比亚和新独立的南苏丹),中国能源投资举步维艰;有的正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如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中国投资损失惨重;有的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如伊朗),中国投资很难扩大规模;有的社会治安极差,民众有过激的排华情绪(如安哥拉),华人投资者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许多非洲人都有专门抢劫华人的传统。以利比亚战乱为例,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投资金额总计188亿元人民币,其中石油产业超过20亿元,而因为动乱,近80%的投资也将付诸东流、血本无归。即使对中国较为友好的中亚各国,其许多民众对于一个人口众多且十分富有的中国感到恐惧,甚至近似仇视。在仅有1600万人口,而国土面积超过西欧的哈萨克斯坦,民众对中国的焦虑情绪尤为突出。

二是能源投资面临激烈的竞争。

有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后劲,是一种敏感的战略资源。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著名学者余胜海认为,自有石油以来,人类历史上所有重要的战争、武装冲突乃至摩擦几乎都与争夺石油有关。四次中东战争,美国力挺以色列,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及其盟友坚决击溃萨达姆,甚至现在以每人每天6000美元的代价在伊拉克驻军,坚持不懈地对伊朗石油封锁,不遗余力地支持利比亚、叙利亚反对派,尽管各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根本目的却是为了控制石油。美国、西欧、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从度分别为51%、60%和99%,[50]而它们对阿拉伯石油的依赖又分别是25%、[51]62.5%、76%,[52]这就无怪乎中东那么牵动世界大国的神经。随着中东石油格局已定,各大石油消费国又把视角转向了非洲。非洲法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治安差,不是理想的投资场所。但是,由于其油气资源丰富,也成为被激烈争夺的能源宝地。中非具有传统友谊,中国在非洲一些国家顺利开展能源投资,当中国取得很大成功时,欧美国家和日本不甘落后,纷纷加入竞争行列。美国以反恐为名,向非洲许多国家开展援助,并派驻教导队训练非洲的反恐部队。日本一次性以反恐为名向非洲石油国援助5.5亿美元。就连拒不执行ICSID裁决,在国际投资中声名狼藉的阿根廷,也因储量丰富的页岩天然气资源而成为“香饽饽”。阿根廷纽坤省能源局局长科克表示:“所有一流的石油公司都来这里钻井。”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及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等。

许多国际石油跨国公司在其母国的大力支持下,在能源领域内纵横驰骋数十年,在先前丰厚的利润中积聚了庞大的资本和丰富的投资与谈判经验,抵御能源风险的能力趋于老练和成熟。面对这些强劲的竞争对手,以国家为后盾的石油巨头,中国能源投资者经验不足、机制落后、效率低下、资本不够雄厚,很难占据优势。各国能源投资者相互间激烈的竞争抬高了各能源投资东道国的身价,它们坐拥石油,待价而沽,在BIT谈判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无法跟其订立相对详尽的投资者保护条款。中非的许多BIT都过于简单粗糙,仅具有宣示性质,外交意义大于实际功效。

(二)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地民粹主义者的仇视和破坏

数十年来,国际社会早已不再将能源视为一种单纯的资源,而赋予其政治、金融甚至民族感情等属性。中国央企大规模的能源投资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戒备和警惕。在中国“威胁”论的蔓延下,许多人认为中国消耗掉世界绝大多数能源,排放庞大数额的碳化物,是世界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元凶。一些能源投资东道国的民众认为中国仗着有钱,要掠夺尽他们子孙赖以为生的石油资源,所以对中国投资者充满了仇恨,针对华人的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在非洲许多国家猖獗,华人的财产受到哄抢、破坏,而投资东道国当局却不作为。这使中国能源投资蒙受巨大损失。

民粹主义者的仇视和破坏活动,当然与竞争对手别有用心的宣传有很大关联,但是中国能源投资企业自身也确实存在问题。中石油多年来以增加油气产量、扩大投资、增加效益为重要目标。相比之下,投资者对设施维护、石油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53]近年来,海洋石油开采的平台建设由于盲目扩建、忽视质量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各海域平台间管线欠缺必要的及时维修,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滞后,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增产,施工作业的日益频繁,石油平台建设的薄弱性不断暴露出来,导致事故频发。

2011年6月,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合作开发区发生溢油事故,造成5500平方公里的污染。2012年,中石油在乍得的一油田因发生严重溢油事故被乍得政府勒令停产整顿。[54]除此之外,石油企业巨大的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噪音、废水等没有按标准处理,导致严重污染,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中方能源投资者显然没有认真处置这些恶劣影响,没有积极考虑当地民众的诉求。但是,日本企业则深入社区,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在社区树立良好形象,以博得民众的谅解和宽容,并顺利地融入社区,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中方投资者走了一条与日本完全不同的“上层路线”,帮助当地政府修建楼堂馆所甚至议会大厦,大规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有些国家的政府独裁专制、贪污腐化触目惊心,已经大失民心,中方投资者的援助行为恰好被老百姓误认为是“官商勾结”。尽管中方付出很多,与投资东道国政府关系融洽,却未得民心。当这些国家的政府被攻击、被推翻时,中方能源投资便成了陪葬。

2.投资东道国政局动荡、法治欠缺、治安恶劣

中国能源投资地的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冲突频繁,甚至发生政府更替。好不容易跟投资东道国政府搞好关系,达成了利润丰厚的项目合作协定,但是原政府就被推翻了,新政府认为中方投资者支持原政府,因而对中方损失不闻不问,也拒绝恢复以前的合作协定,对战火中中方投资者的损失包括被哄抢的财物拒绝赔偿。中国在利比亚20多亿美元的石油投资血本无归,水电等其他投资损失无法估量。有媒体报道,中国投资损失可能超过400亿美元(有专家认为明显高估)。[55]为避免重蹈利比亚覆辙,中国坚定地支持叙利亚政府,在安理会否决了几个对叙制裁议案,但仍难挽救叙政府的危局。这样,中国的投资将遭遇第二个滑铁卢。

非洲一些国家社会秩序不稳、治安状况恶劣、犯罪猖獗,中国投资者深受其害。据报道,安哥拉华人投资者生活在黑帮的阴影下。目前,中国是安哥拉最大的投资国,安哥拉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许多犯罪组织觊觎华人迅速积聚起来的财富,2011年发生针对中国人的犯罪案件中,仅绑架案就达14起,2012年第一季度针对华人的持枪抢劫案就有9起、绑架案3起,这引起了当地华人的恐慌。

凡此种种,共同导致了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巨额亏损和严重损失,并使中国今后的海外能源投资面临巨大风险。如何有效保护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需要多管齐下、各方合力。由于主题所限,本书无意从国内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监管力量的加强、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国际援助的改进、外交政治途径的保护等视角探讨,仅从非排除措施条款完善的角度提出自己对保护海外能源投资的思路和建议。

3.投资东道国政府的准入安全审查和征收

中国在北美洲的能源投资较多,主要为石油产业投资,集中在加拿大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政治色彩过浓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给中国企业的能源投资造成很大障碍,常常使中国投资者前期的巨额付出血本无归,无功而返。中国在南美委内瑞拉等国也有大量的能源投资。中国至今未与委内瑞拉签订投资条约,而委内瑞拉有着浓厚的征收传统。其政府不断对外国能源投资者征收暴利税和其他高额税收,对外国能源投资的利润类同于征收,尤其是查韦斯当政时。2011年4月委内瑞拉颁布法案,规定当石油价格涨至每桶70~90美元时,税率将提高到80%,涨至90~100美元时,将征收90%的暴利税,而当时委内瑞拉原油价格为每桶94.60美元。[56]由于能源特殊的政治属性,一些以能源为经济命脉的民族国家常常采取这种类似于征收的手段侵害能源投资者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