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阿米巴模式:适合所有公司的运营模式?

阿米巴模式:适合所有公司的运营模式?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用所有公司吗?阿米巴模式是运营模式,而且是非常高级的运营模式,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心性不高、管理较弱的中国成长型的企业。“阿米巴”要求玻璃般透明的经营。“阿米巴”是一种心性修炼的方式。阿米巴强调各“巴”之间进行内部核算和议价,包括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所有的部门都应该成为利润中心。打好管理与文化基础,再上“阿米巴”。

阿米巴模式:适合所有公司的运营模式?

【案例】我们公司学习和导入了阿米巴模式,已经有两年了,应当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比不导入的时候强了许多。但是我们在实践当中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我们的内部核算无法量化和精准,“巴”之间议价比较困难,大家非常计较,甚至算小账不算大账,让“巴长”分配利益给下属也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实用会计制度和我们的会计制度是两套体系,有些数据对不上,请问阿米巴是运营模式吗?适用所有公司吗?导入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解答】阿米巴是一种变形虫,比喻为公司内部最小的核算部门。阿米巴经营模式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创造和发明的管理模式,它以“敬天爱人”为管理哲学,以“人人成为经营者”为目的,以“提高心性,拓展经营”为原则,把公司内部划成若干“小巴”,以实用会计制度为工具,实行“小巴”之间内部议价,独立核算,用“小巴”利益最大化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阿米巴模式是运营模式,而且是非常高级的运营模式,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特别是心性不高、管理较弱的中国成长型的企业。

(1)“阿米巴”要求玻璃般透明的经营。稻盛和夫先生强调的经营理念之一就是像“玻璃般透明的经营”,既然是各个“小巴”之间实行内部核算和交易,那么公司所有的财务数据必须是真实而透明的,比如销售向生产购买产品,他们之间要进行议价,那么生产的成本是多少?销售的成本是多少?公司的利润是多少?所有人都应该非常清楚。但是在某些企业财务是不透明的,也不便于透明,所以“像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很难普遍实行。如果拍脑袋做决策,数据不精准,那么我们的“阿米巴”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2)“阿米巴”是一种心性修炼的方式。阿米巴强调各“巴”之间进行内部核算和议价,包括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所有的部门都应该成为利润中心。但是双方如何议定价格呢?对方是否愿意支付这个价格?这在中国企业比较难。比如行政部管理公司会议室,各部门要使用会议室就必须要交租金,请问各部门是否愿意支付这个费用?再比如,人力资源部为技术部招聘员工,请问招一个人需要多少费用,双方怎么议价?(www.daowen.com)

阿米巴同时还强调部门核算出来的利润不能与员工的收益挂钩,也就是说各个“小巴”挣了多少钱都是账上的数字,不能拿出一部分作为员工绩效奖金来分配。在中国的企业,如果核算之后的利润不能跟员工的收益挂钩,员工就不会有积极性执行这个系统。

我们还是没有搞懂“阿米巴”到底是什么,其实稻盛和夫先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阿米巴”是一套心性修炼的道法,而不只是一种管理方式,更不与员工利益挂钩。修炼什么心性呢?就是稻盛哲学,就是“敬天爱人”,就是“自利利他”,就是“六项精进”,就是稻盛合夫先生所说的“活法”,希望大家有时间好好读读稻盛合夫先生的专著,了解他的传奇人生,从中体会他精彩而深邃的思想。

(3)打好管理与文化基础,再上“阿米巴”。什么时候才适合导入“阿米巴”呢?一是基础管理做好,二是心性得到提升。所谓基础打好,就是我们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财务、运营等最基础的管理要做好,如果一家公司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考核指标都不清晰,薪酬绩效考核制度都没有,基础的统计工作都做不好,计划与目标管理都缺乏体系,也就是说管理基础太差的时候,就不要先上“阿米巴”。要先沉下心来,做好基础的运营管理系统,修炼几年等时机成熟了再说。所谓心性提升,就是员工要具备为客户着想的职业道德、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互利共赢的契约精神,把工作当成一场生命的修行。目前大多数中国公司还处于亲情文化阶段,有些公司正在转向执行文化,还没有达到职业文化,更没有达到智慧文化,稻盛合夫先生的文化是智慧文化,是和谐文化,是很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