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团体沟通的五个原则及其影响

小团体沟通的五个原则及其影响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小团体而言,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意义,即团体成员完成团体任务而充分共享的意义。但是以下是学者们普遍接受的五个原则,对我们理解小团体沟通尤为重要。我们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详细探讨团体成员的性格、多样性及文化对沟通过程的影响。但是,在一个类似小团体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可能选择不沟通,沉默本身也会被同伴解读。

小团体沟通的五个原则及其影响

我们如何定义对团体生活意义重大的事物呢?对“沟通”一词的定义就有很多。我们把沟通(communication)定义为一种过程,一个人们创制并发出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被他人接收、解释和作出回应。对于小团体而言,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意义,即团体成员完成团体任务而充分共享的意义。两人之间尚无法完全分享这种意义,更何况在构成小团体的四五个成员之间呢?但是,为了实现成员的共同目标,他们至少能分享一定的意义。

沟通的原则

不同的学者总结出不同的沟通原则。但是以下是学者们普遍接受的五个原则,对我们理解小团体沟通尤为重要。

●人类沟通具有符号性。

这是被最广泛接受、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原则。沟通中,我们并不是直接向他人发送我们要表达的意义;由于信息具有符号性,而符号由人们任意创制,可能代表不同的经验、物体或概念,所以我们发出的信息必须被解释。正因为此,我们并非天生或自动地就将一群人称为“团体”。语言由不同的系统构成,包括文字或符号,也包括使用这些文字或符号的规则;语言可以鉴别我们的某种身份,可以识别出你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的语言共同体。当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使用的某个词语均表示同样的含义,或认为词语的含义永恒不变的时候,他们显然忘记沟通具有符号性。团体成员之间寻求互相理解,非常复杂。成员必须努力就他们带给团体的各种符号意义进行讨论。我们对符号也会产生误解,有些误解我们可能一笑了之。如笔者的加拿大同事需要“要点式”报告,可是大家并不明白什么是“要点式”报告,最后才搞清楚他所说的“要点式”报告就是我们美国人所说的“提纲式”报告。但是,有些误解也会致命。比如,一个马达加斯加的空中交通调度员说:“1736航班报告跑道清理完毕。”航班的美国飞行员对该指示的理解是:跑道已经空出,自己可以起飞了。而实际上,调度员的意思是:请报告您已经空出跑道。结果,600人在接下来发生的飞机失事中丧生。对符号的依赖是人类沟通的核心,也是人们无法准确分享意思的主要原因。

●沟通充满个性化。

沟通的符号性使得沟通变得任意,因而也非常个性化。同样的词语对不同的人而言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却可能表达相同的意思。词语的含义同样与时俱进。例如,在过去“窗户”(window)是指那个我们讨厌擦的东西,ram是公羊的意思,Meg过去指你姐妹的名字,gig是晚上的工作,CD以前的含义是银行账户,log on曾经是火上浇油的意思,backup碰巧只会发生在卫生间。而现在这些词的意思全发生了变化,真是麻烦(Mega bites)![1]由于沟通的符号性和个性化特点,我们在沟通过程不可能产生完美的相互理解。你的背景、经验以及带给你个人身份认同的文化都会影响你所使用的词的含义,同样也影响你理解他人的方式。我们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详细探讨团体成员的性格、多样性及文化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沟通是互动的过程。

互动意味着参与者在沟通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达成相互的理解。比如,我们知道“优秀”对不同的人含义不同,我们要确保成员就团体的项目能相互理解,就得通过沟通就“优秀”的含义达成一致意见。此外,“互动”还意味着传递—接收的角色是同步而非交互的。打个比方,当你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何谓“优秀”项目,并同时看到有个成员皱起眉头时,你会猜到那个成员不同意你对“优秀”的理解。所以,沟通是沟通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个人同步传递和接收信息的现象。信息的传递者与接收者必须相互合作,共同制造清晰且能彼此理解的信息。就相互误解来说,双方都有责任,应该避免那种“不是我误解了他,而是他误解了我”的推卸责任的态度。相反,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改善未来彼此间的互动。最后,“过程”这一概念表明沟通是一个持续的事件,并没有清晰的始终界限。假如我们对“何谓优秀的项目”有不同理解,我们还会在下一次见面的沟通中记得彼此之间的不理解。因此,沟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而非恒定不变。

本章开篇提到的例子中,拉姆、塔米克、瑞安和凯利认为泰勒不守时是个问题。请注意塔米克说:“泰勒迟到了这么久。”但是,什么叫“迟到”呢?“准时”和“迟到”都是对行为的描述(如大家约好下午两点见面,下午两点二十分泰勒还没到)。本案中,团体成员实际上是在分享彼此的时间观念,并相互交流他们各自对责任的理解。(www.daowen.com)

●沟通不总是出于自愿。

这个原则有时会被表述成一句传播格言——“我们不可能不与人沟通”。但是,有传播学者并不认同这句格言。比如因凡特(Infante)认为,只有信息的传递者愿意与接收者沟通时,才存在沟通。所谓“我们不可能不与人沟通”仅仅是指任何社会背景(如团体)下的沟通都是一种行为,而我们不可能什么行为也没有,所以这句格言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例如,只要两三个人能够感知彼此,他们就会传递非语言信号给对方,也能接收对方传递的信号,并予以解释作出回应。本章开头的例子中,泰勒的缺席对这个学习小组而言传递了各种信息。因此,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一个人也许确实得面对沟通。不过人们对符号的解释可能会违背传递者的本意。请不要忘记,符号本身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抽象性和模糊性。泰勒的迟到未必是想向同伴传递他对项目的关注不够。此外,有时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其言语或行为可能具有多重的意思。但是,在一个类似小团体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可能选择不沟通,沉默本身也会被同伴解读。

●沟通涉及内容和关系维度

在互动中使用的任何信息、行为、声音或词语都同时具备两个维度:内容维度和关系维度。内容,也称为信息的意指维度,意指信息是什么;信息的关系维度是指该信息透露出信息的传递者对自己与其他沟通同伴之间的关系认知,即信息是怎样的。

在内容层面上,塔米克的第一句话表达了一个事实:即泰勒未能在指定的时间到;以及一个观点,即如果成员们能按时开会的话,讨论早就可以结束了。很明显,泰勒的同伴对他再次放大家鸽子感到气愤和沮丧。凯利称泰勒“衰人”也表明泰勒的行为是在挑战大家的诚心。请注意拉姆最后所说的:“我们开始讨论吧……瑞安,你带……投影仪了吗?”这显然表达了沟通的关系层面。关系层面涉及信息的传递者对自己与其他沟通同伴之间的关系认知。拉姆此时通过建议团队在泰勒未到的情况下开始工作而成为负责人,并让瑞安汇报工作。在内容层面上,拉姆似乎只是提出了一个程序上的建议(“我们开始讨论吧”)并向瑞安询问信息;而在关系层面上,拉姆是在说:“在这个团体里,我有足够的权力建议大家该怎样做,现在由我负责。”其他成员接受了拉姆的关系定位,讨论得以顺利进行。为什么呢?因为拉姆是他们的领导者,而且,他的行为符合这一定位。其他人的行为支持了他的做法,拉姆的权威得到了维护。在这个案例中,拉姆并没有僭越自己的关系界限。

关系维度经常是通过声音的高低或身体行为等传递出来的。傲慢、掌控、谦卑、不信任、优越感、中立或关心等各种态度通常并不是用语言直接表达的,而是成员从说话人表达信息的方式或身体语言中解读出来的。用非语言形式表达“不信任、控制欲强和中立”等信息与表达“负责任的、喜爱和权力”的信息有细微的差别。通过眼神接触、手势和面部表情向同伴传递我们是否对沟通很感兴趣或者漠不关心的时候,我们传递了自己是否对其他同伴负责任的态度。在对话中,对话者彼此之间一致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可能表明他们相互融洽。好感和反感可以通过微笑、友好的身体接触和皱眉等表示。在本章开篇的案例中,气愤、沮丧的表情及称泰勒为衰人等信号表明团体成员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最后,当我们商谈各自的地位和彼此影响的时候,关系层面的含义还可以表达“权力”。也许泰勒和拉姆之间就谁是负责人存在着权力斗争。泰勒的缺席可以被看作不负责任,也可以理解为他姗姗来迟是想让大家等他。有人会用让别人等自己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大家都有类似经验,比如就诊时,医生让病人候诊;学生等着见教授等。

经验表明,这些关系层面上的含义时常造成小团体沟通中彼此误解。试想一下,如果凯利当时转向塔米克用一种命令的口吻说:“塔米克,你来做会议记录。”塔米克恐怕要跳起来说:“你以为你是老几啊?!”团体成员通常对看起来是命令他人的同伴反应特别激烈,因为这种方式表明自己优越于其他成员,或者对其他成员有些反感。

在以下章节中,我们会继续看到这些原则是如何适用于小团体情境下的互动的。这些原则看起来显而易见,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自以为是:“我了解沟通,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与人沟通!”沟通过程是复杂的,我们并不因为每天都在沟通就理解沟通背后的基本原则。此外,也不要以为团体中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这种理解会掩盖那些沟通良好的成员之间的价值分歧!价值使甲异于乙,但是并不使他们的沟通产生分歧。最后,也不要简单地以为只要能够顺利使用沟通技巧就可以自动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者。我们所能学到的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愿意”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者。沟通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在沟通中没有什么行为能够确保良好的结果,只能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对沟通过程的理解、对这一过程和其他成员的个人态度的观察以及倾听能力的改善都有助于我们实现良好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