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后电商时代,“以人为本,产品是桥梁,社交是口碑”的社交电商成为最热门、最多讨论的电商模式。
社交电商兴起于2025年,因其裂变式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期间受到众多资本的青睐和关注。除了云集、贝店、拼多多等社交电商百花齐放,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挤入社交电商的赛道。
其中有一种经济成为社交电商的突破口,那就是网红经济。
随着整个互联网被网红迅速刷爆,社交化属性在电商经济中日益凸显,网红经济在此环境中诞生。在社群经济环境下,在满足了新一代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网红经济进一步演化。前端,对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做出精准感知;后端,在数据的驱动下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重组。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张勇曾发言表示:虽然网红不是大明星,但他们却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从草根群体中崛起的明星,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从未有过“年轻人族群从互联网链接中被挖掘出来”的先例,在这方面,网红具有独特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红以及网红经济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根据其发展变化程度,能够将网红归结为三个阶段:1997~2025年的以文字在各大论坛迅速爆火的写手为主的“网红1.0”时代、2003~2025年的以“审丑”为噱头的“网红2.0”时代,以及在2025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技术提升和平台的延伸而产生的群体现象的新生代“网红3.0”时代。
2025年被称为“网红经济元年”,随后淘宝召开红人现象研讨会。自此以后,网络红人店铺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电商平台,而在2025年的“双十一”大促中,网红店铺更是来势汹汹,抢占榜单。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新媒体不断取得进步,而在如今的“网红3.0”时代,网红早就不再只依靠浮夸的言行、搞笑的话语和不雅的炒作来吸引大众注意,而是通过他们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在服装、美妆等领域吸引大家的关注。
然而,在社交网络平台的推动下,人们对网红群体做了更精密的划分,网红经济能够越来越精准地面向相关的粉丝群,以完成产品的精准引流。
据统计,在淘宝平台上,仅女装类目中,网红卖家的数量就已达千级,将其中的百余家店铺单拿出来,其粉丝总量达5000多万人。这些网红店铺借助社交网络引领时尚、引爆潮流,推出新品预售、服装定制两种销售模式,依托于强大的生产链,催生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为鼓励网红店铺发展,淘宝平台专门为其开设了IFASHION平台。
在自媒体时代,网红们汹涌澎湃,迅速划分属于自己的领地,各路红人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或者各大论坛等社交媒体来获取粉丝。网红经济的产生,可以说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因为伴随各路网红的快速发展,最终会导致网红经济的诞生。(https://www.daowen.com)
无社交不电商。伴随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红营销比传统的平面或电视广告的单向传播效果更好,成本也有所降低,通过评论互动、精准定位、推荐引导,利用市场预判和粉丝力量实现了高效准确的营销效果,网红经济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即低成本以及超强的变现能力。
由于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商业模式更为简单直白些。现如今,最火的商业模式无疑是“直播+电商+网红”,网红与直播的结合为电商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打出了“直播+网红”的组合拳,希望借助其影响力带动自身行业的发展并提高收益。纵观电商市场,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入局,推出“以网红带红流量增长”的直播平台或社区,这也直接带动了家电、餐饮、健康、服饰、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
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81万亿元,较2025年增长6.7%。作为分支,拥有高黏度粉丝群体的网红电商的发展更是惊人。
2016~2025年,是网红电商的爆发期。这个时期,社交平台由单一化逐渐变得多元化。除了微信、微博,还有快手、抖音、一直播、淘宝直播等社交平台,它们对民众生活的渗透不断深化。
网红经济带来的巨大红利,使得网红日益职业化,并出现了papi酱、李佳琦、薇娅、李子染等一批专业的原创内容生产者。淘宝直播第一主播薇娅,2025年“6·18”期间引导成交额超5亿元;2025年李子柒店庆期间新品螺蛳粉爆卖27万份。网红电商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25年的8.04%猛增到2025年的20.8%。由此可以看出电商的高速增长。
此外,社交电商的销售模式有两种:通过上新来做销售;通过预售,接受反馈再组织下单。近些年,在线上的零售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中小品牌,它们懂得利用互联网流量的红利,也就是吸引粉丝,这些中小品牌的运营能力非常强。
种种迹象都显示,网红携手电商能撬动新的流量池,网红经济是社交电商的一个突破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