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是把模具零件、组件或部件组装成一副完整模具的过程。相应地有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三个步骤。模具装配既要保证配合零件的配合精度,还要保证零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对于彼此之间有相对运动的零件应保证运动精度。
模具装配是典型的钳工负责制的单件小批量组装,加之模具结构复杂各异,精度要求较高,这些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模具装配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互换装配法和分组装配法是以大批量生产和成组技术为基础的,要求所加工的零件具有很高的互换性,甚至完全互换性。这两种方法显然都不适于模具装配。所以,压铸模具装配中普遍采用修配装配法及调整装配法,通过对某些零件的修磨或位置调整使之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这样既可以保证模具装配精度的要求,又不致于增加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在组织形式上,模具装配现阶段多数还是在固定地点,由技术熟练的钳工完成所有的装配工作。
1.压铸模的装配技术要求
(1)模具外观装配技术要求
1)模具非工作部分的棱边应倒角。
2)装配后的闭合高度、安装部位的配合尺寸、顶出形式、开模距离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使用设备的技术条件。
3)模具装配后各分型面要配合严密。
4)各零件之间的支撑面要互相平行,平行度公差为200mm内不大于0.05mm。
5)大、中型模具应设有起重吊钩、吊环,以便模具安装应用。
6)装配后的模具打刻动模与定模方向记号、编号、图号及使用设备型号。
(2)成型零件及浇注系统
1)成型零件的尺寸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成型零件及浇注系统的表面应光洁,无死角、塌坑、划伤等缺陷。
3)型腔分型面、浇道系统、进料口等部位,应保持锐边,不得修整为圆角。
4)互相接触的型芯与型腔、挤压环、柱塞和加料室之间应有适当间隙或适当的承压面积,以防在合模时零件互相直接挤压造成损伤。
5)装配后,互相配合的成型零件相对位置精度应达设计要求,以保证成型制件的尺寸、形状精度。
6)拼块、镶嵌式的型腔或型芯,应保证拼接面配合严密、牢固,表面光洁,无明显接缝。
(3)活动零件的装配技术要求
1)各滑动零件的配合间隙要适当,起、止位置定位要准确可靠。
2)活动零件导向部位运动要平稳、灵活、互相协调一致,不得有卡紧及阻滞现象。
(4)锁紧及紧固零件的装配技术要求
1)锁紧零件要锁紧有力、准确、可靠。
2)紧固零件要紧固有力,不得松动。
3)定位零件要配合松紧合适,不得有松动现象。(https://www.daowen.com)
(5)推出机构装配技术要求
1)各推出零件动作协调一致、平稳、无卡阻现象。
2)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稳定性,工作时受力均匀。
3)开模时应保证制件和浇注系统的顺利脱模及取出,合模时应准确退回原始位置。
(6)导向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导柱、导套装配后,应垂直于模座,滑动灵活、平稳、无卡阻现象。
2)导向精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对动、定模具有良好的导向、定位作用。
3)斜导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与滑块的配合适当,导向正确。
4)滑块和滑槽配合松、紧适度,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7)加热冷却系统的装配技术要求
1)冷却装置要安装牢固,密封可靠,不得有渗漏现象。
2)加热装置安装后要保证绝缘,不得有漏电现象。
3)各控制装置安装后,动作要准确、灵活、转换及时、协调一致。
2.装配生产流程
(1)装配前的准备
1)研究分析装配图、零件图,了解各零件的作用、特点和技术要求,掌握关键装配尺寸。
2)检查待装配的零件,确定哪些零件有配作加工内容。
3)确定装配基准。
4)清理模具零件。清洁、退磁、规整模具零件。
(2)装配和配作 详见下面有关小节。
(3)检验 在装配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检验,以确定是否满足装配技术要求。
(4)试模和修正 将装配好的模具在压铸机上试模,找出模具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修正后再进行试模。模具基本合格后,进行表面处理和表面纹饰加工,然后再进行试模,直至模具检验合格为止。
(5)出厂或入库 将合格的模具清理干净,特别是型腔、型芯表面的残余金属液;并给动、定模打上方向标记、编号、生产日期等,涂上防锈油后出厂或入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