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体辅助注射,模具冷却不是安全问题,因为气体压力在脱模之前就已经得到了释放。但是,对于微孔注射成型,这可能就是安全问题,因为泡孔越小,脱模前泡孔中残存的气体压力越高。微孔注塑件必须得到充分冷却,不仅要达到推出温度,还要形成坚固的表面,能够承受泡孔长大。脱模注塑件的后爆很危险,因为后爆时有热气和热熔体喷出。后爆有时在注塑件脱模之后很长时间才发生,这样就会在注塑件表面上产生水泡。流道破裂也是模具设计不正确时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流道总是最热的点,因为流道是模具上的厚截面,是仍然在进行着高压充模的最后部分。破裂的流道残存在模具内,立即阻止自动成型。除非专门为这种情况设计一种类似的安全系统,否则,操作者从模具中取出破裂的流道时就存在安全问题,因为防护装置是开着的,而且单相溶液也有压力。
缩短冷却时间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也很重要,因为在脱模之前注塑件通过气体内压接触冷的模具壁面。微孔注塑件也有与气体辅助注塑件一样的优点,因为泡孔长大推动着注塑件表面接触冷的模具壁面,情况好于未发泡注塑件。快速释压也有利于微孔注塑件的成型,此时产生大量的细小泡孔,这使冷却时间大幅度缩短。但是任何厚微孔注塑件的冷却时间都比未发泡注塑件长,这是因为在绝热控制冷却过程时微孔注塑件的热传递不是很有效。不过,厚度不是唯一的限制条件。如果需要厚注塑件,均匀壁厚就是一个关键因素。冷却时间长也有可能与单相溶液质量差、加工条件不合适或者模具设计不合理有关。(https://www.daowen.com)
微孔注射成型可能会产生脱模问题,因为泡孔中的压力不能像气体辅助成型那样释放。传统模具设计利用收缩使注塑件保持在中心一侧,一般是带推出脱模系统的动模一侧。如果泡孔的膨胀很强烈,微孔发泡注塑件粘在型腔上,就会使脱模困难。另外,对于微孔注塑件,还必须要求脱气,需要24~72h完成脱气,具体时间取决于注塑件的厚度和气体与材料间的渗透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