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轨迹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实施轨迹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如图6-20所示的销孔装配作业为例,说明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实际过程。表6-3基坐标系中销轴的抓紧和插入过程4)轨迹规划表6-3中的路径为在基坐标系中描述的路径。因而相邻两个结点之间的轨迹需要利用轨迹规划来确定。

实施轨迹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以如图6-20所示的销孔装配作业为例,说明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实际过程。

图6-20 机器人销孔装配作业的轨迹

1)建立工件坐标系和工作台坐标系

工件坐标系{G}的建立应根据作业性质和零件的结构特点,结合机器人工具坐标系的z轴设定规定来确定,一般建立在能使工具坐标系TCS把握工件的有效方向上。根据此原则,销轴的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如图6-21所示,工件坐标系{x Gy GzG}建立在销轴顶部,坐标原点为顶部圆心,且zp轴与销轴轴线重合。

图6-21 作业对象及工件坐标系

2)基于工作台坐标系的作业过程描述

机器人的作业过程可以用工件坐标系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S}(用户坐标系)的结点序列{SP 1SO1SR1},SP 2SO2SR2},…,SP iSOiSRi},…,SP nSOnSRn}}来确定,每个结点{SOiSRi}包括工件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位置向量SO i,以及工件坐标系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姿态SR iSP i可以用工件坐标系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位姿矩阵T i来描述,即SP iT i

图6-20所示的机器人销孔装配作业,要求把销轴从槽中取出并放入托架的一个孔中。结点序列{SP 0SO0SR0},SP 1SO1SR1},SP 2SO2SR 2},SP 3SO3SR 3},…,SP 6SO6SR6}}为机器人的作业路径,如图中的沿虚线运动所示。设定SP i(i=0,1,2,3,4,5)为手爪必须经过的直角坐标结点。参照这些结点的位姿将作业描述为表6-2所示的手爪的一系列运动和动作。  

表6-2 工作台坐标系中销轴的抓紧和插入过程

3)机器人路径规划

表6-2所示的机器人作业路径是在工作台坐标系中描述的,需要把它们变换到机器人的基坐标系{B}中才能通过编程完成作业动作过程。机器人的作业过程在基坐标系中以用工具坐标系{T}相对于机器人基坐标系{B}结点序列{BP 1BO 1BR 1},BP 2BO 2BR 2},…,BPiBOiBRi},…,BPnBOnBRn}}来确定,每个结点{BOiBRi}包括工具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位置向量BO i,以及工具坐标系{T}相对于基坐标系{B}的姿态BR iBP i可以用工具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B}的位姿矩阵T i来描述,即BP iT i

设机器人工作台坐标系{S}相对于机器人基坐标系{B}的位姿为SBT,则根据式(2-21)可以将上述作业变换到基坐标系{B}中的描述变换为  (www.daowen.com)

经过上述变换后,销孔装配过程在基坐标系{B}中的路径规划见表6-3。

表6-3 基坐标系中销轴的抓紧和插入过程(路径规划)

4)轨迹规划

表6-3中的路径为在基坐标系(直角坐标)中描述的路径。销孔装配属于典型的“点位作业”类型,即要求机器人工具坐标系在上述路径点位姿保持准确,而相邻两个结点之间的轨迹无特殊要求。因而相邻两个结点之间的轨迹需要利用轨迹规划来确定。

以关节空间规划为例,具体轨迹规划步骤为:

(1)将工具坐标系的运动变换为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的运动。可以应用机器人编程设定工具坐标系{T};经过设定后,设工具坐标系{T}相对于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n}的位姿为T,设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n}相对于机器人基坐标系{B}的位姿为T=T,则工具坐标系{T}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T与工具坐标系相对于末端连杆的位姿T以及末端连杆坐标系{n}相对于基坐标系{B}之间的关系为

因为T iBP i,且T已知,则根据式(6-43),确定与表6-3中的每个结点BPi相对应的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n}的位姿(相对于基坐标系)为

(2)确定机器人各轴的关节变量。将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n}相应的位姿T i代入式(4-1),利用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求解方法可以求出相应的关机变量值θi=(θi1,θi2,…,θinT

(3)关节空间的运动规划。因为相邻两个结点BPiBPi+1的关节变量已知,便可以利用关节空间插补的方法确定两个结点之间的运动轨迹。

应当指出,对于商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作业前要先设置工具坐标系{T}、工作台坐标系{S}以及工件坐标系的初始位姿。用户只要按照商用机器人自带的编程语言完成作业描述,并确定工件坐标系{G}在工作台坐标系中的路径(即表6-2)后,式(6-42)~式(6-44)的计算由机器人自带的路径规划器自动完成;且结点之间的轨迹规划可以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由用户根据作业特点和作业环境要求自行选择,而无须用户自己进行具体的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