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生产活动。与此同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效应,亦不容忽视。我国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引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生产活动。为了利用水资源,拦截河流、修闸坝、水库、淤地坝,开采深藏于地下数百米的地下水,对缺水地区实行跨流域调水等,这些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改造,改善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但由于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破坏了原有的水量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6.2.3.1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

大型水利工程设施有防洪兴利的巨大效益,如调蓄削减洪峰,减免下游洪涝灾害;水力发电以改善热电站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库可改善库区与附近小气候,发展水产养殖与水利生态系统和旅游景观;水库拦截泥沙、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使河槽稳定;泄排水河道和闸坝,可降低地下水位基准面,缩短水流停止时间,减轻洪涝,拦截海水倒灌;引水工程改善干旱缺水环境质量等,均有较好的效应。与此同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效应,亦不容忽视。如水库库区产生的库岸坍塌,库区地下水位升高引起的盐渍化;排水工程减少了土地水的入渗,加速了地表水的流失;闸坝对入海水量的拦截,使入海的有机物减少或消失,直接危及河口及沿岸赖以生存的水生物、鱼蟹因闸坝的拦截,无法游到产卵场所繁衍而消亡。大型调、引水工程对水量调出、调入及通过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6.2.3.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适度的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地表和地下水体的交换,弥补地表水变化过于剧烈不能满足用水需要的缺点,对生态、环境变化有利,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可防止或减轻土地盐渍化。但是,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开采量超过总补给量,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呈无法恢复的逐年下降趋势而减少可供水量,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及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或上层咸水渗入下层淡水,破坏地下淡水资源,或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等。我国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引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www.daowen.com)

6.2.3.3 地表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1)由于河流上游大量兴建蓄水工程,层层拦截利用地表水,致使河流下游及平原地区地表径流减少,许多地区河道只在丰水年的汛期起着泄洪作用,常年处于干涸状态的河道变成污水沟,丧生了河流调节流域水沙平衡和水盐平衡的能力,以及内河航运之利,破坏了水生生物繁衍的环境。干涸的沙质河床又成为危害四周的风沙的来源场所。

(2)入海水量锐减。我国河流入渤海等海水量20世纪70年代较多年平均分别减少了25.3%和13.1%,海河流域50年代入海水量占天然年径流的77%,60年代占55%,70年代入海水量仅占天然年径流的41%;黄河流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入海水量分别为天然径流量的79%、73%、55%,入海淡水的减少,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3)内陆河、季节河流逐渐增多,塔里木河流域原有九大源流与干流相连,而现在只有三个源流有水进入干流,黑河流域的30多条支流基本上与干流失去水力联系,变成更小的内陆河等,有的河流只有在汛期才有水,成为季节性河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