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鉴定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鉴定方法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技能目标能准确鉴定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通过实习掌握肌肉压片检查法,了解肌肉消化检查法。1.宰前检疫猪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在猪体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2.同步检疫猪体内旋毛虫常寄生于膈肌、舌肌、喉肌、颈肌、咬肌、肋间肌及腰肌等处,其中膈肌发病率最高,多聚集在筋头。本病的宰前确诊需进行病原检查和免疫学诊断。

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鉴定方法

【重点内容】

1.生猪主要寄生虫病的鉴定和卫生处理方法。

2.旋毛虫的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生猪主要寄生虫病的鉴定要点和卫生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准确鉴定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通过实习掌握肌肉压片检查法,了解肌肉消化检查法。

资 料 单

一、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是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此病。人感染囊尾蚴病时,在四肢、颈背部皮下可出现半球形结节,重症病人有肌肉酸痛、疲乏无力、痉挛等表现,虫体寄生于脑、眼、声带等部位时,常出现神经症状、失明和变哑等。本病在公共卫生上十分重要,囊尾蚴病传播过程如图1-29所示。

1.宰前检疫

猪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在猪体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轻症病猪无特殊表现,重症病猪可见眼结膜发红或有小结节样疙瘩,舌根部有半透明的小水疱囊。有些病猪肩胛部增宽,臀部隆起,不愿活动,叫声嘶哑等。

图1-29 囊尾蚴病传播过程

(王雪敏:《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2002年)

2.同步检疫

猪囊尾蚴为米粒大至豌豆大的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多寄生于肩胛外侧肌、臀肌、咬肌、深腰肌、膈肌、颈肌、股内侧肌、心肌、舌肌等部位。我国规定猪囊尾蚴主要检验部位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验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等。钙化后的囊尾蚴呈白色圆点状,显微镜检查可见头节的四周有四个吸盘和一圈小钩。猪囊尾蚴如图1-30所示。

3.卫生处理

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化制处理。

图1-30 猪囊尾蚴(自然大)

二、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肉用动物中主要感染猪和狗。本病对人危害较大,可致人死亡。人感染旋毛虫病与吃未煮熟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狗肉及其肉制品有关。

1.宰前检疫

动物感染后大都有一定的耐受力,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的猪和狗,初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以后幼虫移行可引起肌炎,病畜出现肌肉疼痛、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眼睑和四肢水肿。

2.同步检疫

猪体内旋毛虫常寄生于膈肌、舌肌、喉肌、颈肌、咬肌、肋间肌及腰肌等处,其中膈肌发病率最高,多聚集在筋头。我国规定旋毛虫的检验方法是压薄镜检法,即在每头猪膈肌脚各取一小块肉样,撕去肌膜做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小片,压薄后进行镜检。肌肉中旋毛虫包囊如图1-31所示。

3.卫生处理

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化制处理。

图1-31 肌肉中旋毛虫包囊

(王雪敏:《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2002年)

三、猪肺丝虫病

猪肺丝虫病是由猪肺丝虫寄生在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炎的线虫病。本病病原体为猪后圆线虫。轻度感染的猪症状不明显,2~4月龄瘦弱的幼猪感染虫体较多时症状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1.宰前检疫

病猪消瘦,发育不良,被毛干燥无光,阵发性咳嗽,在早晚、运动后或遇冷空气刺激时尤为剧烈,鼻孔流出脓性黏稠分泌物。严重病例呈现呼吸困难。病程长者,常形成僵猪,有的在胸下、四肢与眼睑部出现浮肿。

2.同步检疫

虫体寄生部位多在肺隔叶后缘,形成一些灰白色、隆起呈肌肉样硬变的病灶,切开后从支气管流出黏稠分泌物及白色丝状虫体,有的肺小叶因支气管堵塞而发生局部性肺气肿及部分支气管扩张。

3.卫生处理

(1)病变轻微时,将病变部分割除,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

(2)病变严重者,整个脏器化制或销毁。

四、弓形虫

图1-32 弓形虫的传播过程

(王雪敏:《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2002年)

图1-33 弓形虫的形态特征

(a)未孢子化卵囊;(b)孢子化卵囊;(c)子孢子; (d)包囊;(e)速殖子;(f)细胞内的虫团(假包囊) 
(杨锡林:《家畜寄生虫病学》(第二版),1994年)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猪、牛、羊、禽、兔等多种动物都可感染,但以猪最为多见。人可因接触和生食患有本病的肉类而感染。弓形虫的传播过程如图1-32所示,弓形虫的形态特征如图1-33所示。

1.宰前检疫

病猪体温在41 ℃~42 ℃,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便秘,流鼻涕,咳嗽,贫血,眼结膜充血等。呼吸困难,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等出现紫红斑或出血点。

本病的宰前确诊需进行病原检查和免疫学诊断。

2.同步检疫

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胃淋巴结肿大、硬结,质地较脆,切面呈砖红色或灰红色,有浆液渗出。急性型的全身淋巴结髓样肿胀,切面多汁,呈灰白色;肺水肿,有出血斑和白色坏死点;肝脏变硬,浊肿,有坏死点;肾表面和切面有少量点状出血。

3.卫生处理

病畜的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五、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寄生于横纹肌和心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猪、牛、羊等动物均可感染。

1.宰前检疫

猪严重感染肉孢子虫病时,表现为不安,腰无力,肌肉僵硬和短时期的后肢瘫痪等症状。

2.同步检疫

猪肉孢子虫体型较小,多见于腹斜肌、腿部肌肉、肋间肌及膈肌等处。肉眼观察可在肌肉中看到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毛根状小体,虫体密集部位的肌肉发生变性,颜色变淡似煮肉样。显微镜检查虫体呈灰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内含无数半月形孢子,如虫体发生钙化,则呈黑色小团块。诊断本病时,以在肌肉中发现包囊确诊。肉孢子虫包囊如 图1-34所示。

3.卫生处理

(1)全身肌肉发现虫体,但数量较少,不受限制出厂(场)。

(2)全身肌肉发现有较多虫体,且肌肉有病变时,整个胴体化制或销毁;无病变者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3)局部肌肉发现较多虫体,该部位高温处理后出厂(场);其他部位不受限制出厂(场)。

图1-34 肉孢子虫包囊

(a)包囊全形;(b)包囊部分结构放大 
(张宏伟:《动物疫病》,2002年)

六、姜片吸虫病

图1-35 布氏姜片吸虫的发育史

(杨锡林:《家畜寄生虫病学》(第二版),1994年)

姜片吸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多见,偶见于狗和野兔,人可感染发病。布氏姜片吸虫的发育史如图1-35所示。

1.宰前检疫

患病猪精神沉郁、低头、流涎、消化不良,有时有饥饿感。生长发育迟缓,皮毛干燥、失去光泽,贫血、消瘦、腹痛、腹泻、粪便混有黏液,眼皮和腹部水肿。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粪检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2.同步检疫(www.daowen.com)

新鲜的姜片吸虫为肉红色,很肥厚,是吸虫类中最大的一种,形似斜切的姜片,故称姜片吸虫。固定后呈灰白色,成虫长20~ 75 mm,宽8~20 mm,体表有小刺。腹吸盘较大,在虫体的前方,与口吸盘十分靠近。两条肠管弯曲,但不分支,伸达虫体后端。姜片吸虫的成虫形态如图1-36所示。

同步检疫时见患猪小肠发炎,常有弥漫性出血、溃疡和坏死。

3.卫生处理

(1)病变轻微时,将病变部分割除,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厂(场)。

(2)病变严重者,整个脏器化制或销毁。

图1-36 姜片吸虫的成虫形态

(杨锡林:《家畜寄生虫病学》(第二版),1994年)

技 能 单

一、地点、材料及设备

病理检验实验室或寄生虫检验实验室、常见寄生虫病理变化标本、图片、移动多媒体视频、显微镜、弯刃剪刀、镊子、旋毛虫压片器、被检肉样(膈肌脚)、10%盐酸溶液和50%甘油溶液。

二、方法与步骤

生猪屠宰检疫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如下:

(1)观看猪常见寄生虫病宰前、同步检疫视频。

(2)观看猪常见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挂图或课件

(3)分组对照挂图和课件图片进行观察、识别和鉴定寄生虫病病理标本。

(4)以新鲜膈肌材料为对象,分组实施旋毛虫压片镜检实训操作。

①采样。开膛取内脏后,从左右膈肌脚采取不少于30 g的肉样,编上与胴体相同号码后送旋毛虫检验室检查。

②视检。取肉样,撕去肌膜,将肌肉纵向拉平,斜方向仔细观察肌纤维表面,检查有无虫体。肌纤维表面稍凸的针头大小发亮的灰白色卵圆形点,为虫体;肌纤维上灰白色、浅白色的小白点,应为可疑。刚形成包囊的呈露点状,稍凸出于肌肉表面。

③制作压片。用弯刃剪刀,在左右两块膈肌脚肉样视检的可疑部位或其他不同部位顺肌纤维方向随机剪取麦粒大小的24个肉粒,以每排12粒均匀地排列在玻板上。盖上另一块玻板,拧紧螺旋,将肉粒压成薄片,以能透过肉片看清书报上的小字为宜。若无旋毛虫压片器时,也可用普通载玻片代替,1张载玻片排12个肉粒,每个检样用4张载玻片即可,玻片的两端用橡皮筋缠绕固定,压成薄片。

④镜检。将压片置于显微镜低倍视野下检查,由第一个肉粒开始,依次检查,不能遗漏每一个视野。镜检时,应注意光线的强弱及检查的速度,以免漏检。视野中的肌纤维呈黄蔷薇色。

⑤判定。

a.没有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幼虫。幼虫寄生在肌纤维之间,虫体呈直杆状或蜷曲状,压片用力过大时,肌浆中可见到被压出的虫体。

b.形成包囊后的旋毛虫幼虫。在肌纤维之间,可见到发亮透明的椭圆形包囊,囊中央为卷曲的旋毛虫幼虫,通常含有1条幼虫,偶有2条以上。

c.钙化的旋毛虫幼虫。包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颜色浓淡不均的黑色团块。滴加数滴10%盐酸溶液脱钙,静置15~20 min后,可见到完整的幼虫虫体,此为包囊发生钙化;若见断裂、模糊不清的虫体,则此为幼虫发生钙化。

d.机化的旋毛虫幼虫。肉眼观察为一个较大的白点,称为“大包囊”或“云雾包”,此为机化,机化时镜下透明度较差,滴加2滴50%甘油溶液,经数分钟透明处理后,可见虫体或虫体死亡的残骸。

e.虫体鉴别。镜检时应注意旋毛虫与猪肉孢子虫的区别。猪肉孢子虫寄生在膈肌等肌肉中,感染率高于旋毛虫,旋毛虫镜检时易发现猪肉孢子虫包囊。鉴别的方法是已发生钙化的包囊,滴加10%盐酸溶液脱钙溶解后,如可见到虫体或其痕迹者是旋毛虫包囊,而猪肉孢子虫不见虫体。旋毛虫与猪肉孢子虫的区别如图1-37所示。

图1-37 旋毛虫与猪肉孢子虫的区别

(a)猪肉孢子虫包囊;(b)旋毛虫幼虫包囊

三、实训报告

采猪膈肌肉样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并提出处理意见。

作 业 单

查找资料完成如下作业:

一、填空

1.囊尾蚴病是由(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2.猪旋毛虫的重点检疫部位是(  )。

3.猪囊尾蚴肉处理的方法是(  )

4.猪囊尾蚴病成虫寄生于(  ),幼虫寄生于(  ),有时也寄生在(  )。

5.猪囊尾蚴病的重点检疫肌肉为(  )、(  )、腰肌、(  )、股内侧肌、心肌。

6.猪囊尾蚴病和旋毛虫病的动物肉尸和内脏需进行(  )处理。

二、简答

1.简述猪囊尾蚴病检查的部位和形态。

2.如何鉴别旋毛虫病、囊尾蚴病、猪肉孢子虫病?

评 估 单

【评估内容】

一、判断

1.某检疫员对生猪实施同步检疫时,在猪胴体必检部位检出两个囊尾蚴,该检疫员应监督货主对猪胴体进行高温处理。   (  )

2.屠畜中旋毛虫主要感染猪和狗,旋毛虫多寄生于经常运动的横纹肌中。   (  )

3.新鲜的姜片吸虫为肉红色,很肥厚,是吸虫类中最大的一种,形似斜切的姜片。  (  )

4.猪肉孢子虫体型较小,肉眼观察可在肌肉中看到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毛根状小体,显微镜检查虫体呈灰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内含无数半月形孢子。   (  )

5.猪弓形虫病淋巴结的变化特点为淋巴结肿大、硬结,质地较脆,切面呈砖红色或灰红色,有浆液渗出。   (  )

二、课外能力拓展

利用肌肉压片法检查旋毛虫。

【评估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标本,分组对学生进行判断提醒和寄生虫病标本识别评估。

优:在限定的时间内识别全部病变,90%以上正确。

良:在限定的时间内识别全部病变,80%以上正确。

及格:延时识别全部病变,60%以上正确。

不及格:延时识别全部病变,60%以下正确。

2.肌肉压片检查旋毛虫操作。

为考核团队协作能力和互助学习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学习操作过程考核,以评价小组的整体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备注:项目四任务八学习情境占模块一总分的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