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智能环保产业园——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

打造智能环保产业园——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孙耀磊,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关于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的核心理念。6功能分析图Q: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与其他产业园设计有哪些差异化部分?

打造智能环保产业园——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

HUMANITY.PLACE .INTELLIGENT CREATION -WEIFA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受访者:孙耀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采访/整理:应慧珺

山东万事达建筑钢品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

项目类型 生产、物流、实验室、办公、生活配套等

设计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山东省潍坊市

建筑面积 90000m2

应用材料 100mm 厚,浅灰、深灰、黄铜百丽特外墙系统

1 总平面图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在绿色建筑兴起的浪潮中,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着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突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高精尖端新兴技术产业特色,倾力打造潍坊市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实验基地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展示园区。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孙耀磊,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关于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的核心理念。

2 厂区部分分析图

Q:在规划的过程中怎样适应现在的趋势?

A:根据我们设计过的很多科学实验室工程案例,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生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标准化、模块化,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是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

一切的生产力其实是来源于人的思维和研发,所以在最初的设计中更多考虑人与人、人与环境交互的基本需求,设计中在管理区、标准厂房设置大量的共享配套设施,包括展厅咖啡厅、餐厅等,并在园区内部构筑中心景观大道。整个园区功能分布都围绕着景观大道向外辐射,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的场所,这是规划和布局的整体内核。

3 1#厂房一层平面图

4 鸟瞰效果图

同时4000 m2的标准模块厂房通过结构、机电等各物理环境的保障,形成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生产模块,来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需求(图1—图5)。

Q:对于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什么?

A:不可否认设计灵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对于工业建筑,其实更强调整体结构的设计,这里的结构是指基于系统论基础上的结构,把产业园的功能要素,结合设计师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进行整合排序。

科研办公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是设计主要灵感来源。

该项目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也是潍城区产业样式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城区重点项目,整体的外观设计和内在的结构梳理是重点。在整体的设计过程中,虽然是一个工业用地,但是目前国家在工业生产、工业研发的过程中,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到高精尖工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过渡、向前演进的趋势,随着演进的趋势也更强调高精尖技术。

Q: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的功能区是如何设置的?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

A:整体规划之初,设计师与甲方进行了深入交流,甲方期望将产业园打造成一个聚拢当地高科技企业的产业园,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策支持。

5 研发楼立面实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设计师研究了国内比较有名的产业园,根据这些产业园的基本功能,结合潍坊节能孵化产业园发展的趋势,在规划中同时兼顾如下三个功能区:首先是管理区,设计中把办公和研发单位集中在产业园主楼位置;其次是公共交流区,主要提供共享服务设施;最后是运营生产的标准厂房生产区和基本配套设施,这样就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相结合的一条龙的整体产业链

Q:根据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的发展要求,设计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A:产业园希望通过筑巢引凤,把国内高精尖产业引入潍坊区。潍坊区不但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硬件环境,而且提供非常好的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之上,规划指标以及产业策划,业主给设计提供了相当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要打造潍坊城区地标式的产业园环境,首先要确定功能设计,是根据之前的经验结合目前其他工业园区先进的整体设计。从整体规划来说,基本的构成模式为一环一中心,通过一个交流环廊连接中心的研发大楼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其中一栋11 层的主楼,包含管理区和公共交流区,园区布置了4 栋标准的高精尖加工厂房和以机加工为主的厂房,并且通过内部环廊整体连接。

再细分就包括研发办公、展厅厂房、会议咖啡厅和配套设施等功能区。按照这些功能本身自有的特点以及进入园区的人数测算,并对测算数据与相关功能空间结合后,确定了现在的功能空间,最后把厂房按照比较通行的标准模块进行了整体的划分。

设计中对厂房注入了更多的灵活性,考虑到将来可能改造,所以我们把4 栋厂房又进行了模块拆分,相当于细胞生长一样,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时细胞又是整个组织的一部分。设计中把每栋厂房分成了两个部分,可分可合,根据单位规模选择整体使用或者物理分隔展开使用。厂房竖向设计,每栋厂房按照两个大层,四个小层来设计的。两个大层是按照8m 层高来设计的中式车间和厂房。大厂房是配两个8m 的厂房、两个4m 的研发办公配套设施。同时也可以把移动厂房拆分成三到四个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图6)。

6 功能分析

Q: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与其他产业园设计有哪些差异化部分?

A:首先,相比大多数的设计,该项目设计是硬件环境更强调集成集约和效率,集成就是共享。设计中把每一个厂房都需要的展厅公共设施集中在研发办公区,让每一栋入驻的企业都有非常完备的办公生产环境(图7—图10)。如果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完整的功能设施,则会占用很多的面积,后期的运营也会花费很多经费,对于进入该产业园的高精尖技术企业,整体的运营压力就会增大,但是这些需求又是他们必需的。所以设计师整合了这样的功能模块,置入公共设施,由园区统一运营,作为每栋厂房的硬件保障。

7 厂区立面局部

8 厂区立面局部

9 西立面图

10 东立面图

其次,从机电结构等各种条件的预留来说,设计师研究了各种厂房,包括机加工、电子架构等厂房需求独特的物理环境,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最大灵活性的设计,保证更多不同类型的研发机构进入园区对接生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进驻厂区的人员作为设计对象。(www.daowen.com)

室外空间中央绿地两边是设计的集中景观大道,包含整体景观设计和设施设计。同时在厂房与厂房之间做了非常多的屋顶平台连廊,在一层还做了很多半室外的休息区,人员进入会有一个亲切的办公环境。

另外,设计师非常好地利用整体的用地,分成了非常多的层次。首先把餐厅和厨房空间设置于地下,但是地下会有压迫感,为了使地下的空间地上化,设计了两个非常大的下沉庭院来保证它的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同时通过下沉庭院的整体景观设计,使得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非常多层次的活动空间。在展厅的上方也做了屋顶花园,增添了观赏性。

同时在厂房每一栋的办公模块设置了停靠的中型交流空间区域,在研发楼的每一栋标准层也设置了这样的公共空间。设计师期望通过这种系统性的交流空间打破研发人员交流的界限,为他们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

Q: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着力引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新兴高端产业项目和高成长型行业领军企业,针对不同企业群体,如何适配?如何统一体现产业园的主题?

A:很多园区在最初的企业群体定位上会比较宽泛,潍坊节能项目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确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一个群落。从规划的角度,把每一个进驻厂家的需求条件集成一个方盒子,这个方盒子提供机电、通风、管道等基建设施。从大的规划层面来看,先把不同的新型高端产业设定为是一样的,再把这些一样的需求放在整个产区的规划里,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预留,强调冗余度的概念,方便今后改建,实现它的另一种可能,适应不同产业的要求。

设计首先是达到通用性,在实际的过程中会进行改建,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至于差异化,从设计角度来说,就是根据不同产业的要求,预留不同的接口,根据不同接口的条件,进行适应性的改造。虽然现在的规划指标,资金条件不具备做更大面积的设计,但是设计师会对今后的发展有预留,在设计上需要有一些前瞻性。

比如生物医药企业,他们要求整体的医药生产环境都是洁净环境。洁净环境一般都是通过洁净墙板以及空调系统实现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预留了屋顶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在每两个模块交接的部分设置了集中的一块区域,可以放置整体的洁净设备。另外从结构设计来说,按照400kg 的承载力计算,能够达到整个生物医药生产的结构极限,从整体电力的负荷角度,电力工程师也进行反复的研究,也达到整体对电力的需求。

产业园主题统一主要体现在强调不同企业进入产业园之后的共享共赢共创的公共部分,设置了2 层将近2000 m2的展厅,像是一个接待中心,每个产业有独特的展示空间,人们进入企业之前,可以先参观展厅,再进入接待室进行会谈。如果是非正式的交流,也可以选择在咖啡区交谈,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接待流程(图11—图12)。

Q:在这个项目中如何综合考量道路安全、景观建设、建筑布局之间关系?道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产业园环境有着怎样的一种联系?

A:所有的建设都是以安全为基础的,在安全基础之上,景观建设和建筑布局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创造整体的生产环境。

11 研发楼一层平面图

12 研发楼局部实景

13 首层会议区交流空间咖啡厅效果图

在道路方面,从整体规划基本做到人车分流。外环保证物流畅通,内环打造人与人的交往空间,让研发人员在紧张的研发和生产之余有互相交流的空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空间迸发更多的灵感,激发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产业之中。

内部道路的设计是管理模式和设计模式的充分整合,首先是从管理上,内部人员和外部车流形成一个分流,保证了各自的安全和效率;其次,从整体功能保障上,通过技术手段将消防环路进行景观化的处理,达到设计师所强调的管理模式和人与人交往模式的融合,尽量保证人车分流。

Q:在孵化车间的设计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设计点?是否与相关企业的生产关系相关联?

A:首先机加工厂房要求24m 无柱空间,这部分屋顶采用轻钢结构,其他部分做混凝土结构,这是经济原因所造成的。另外设计中使用的外围护结构采用的一体化彩钢板,达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选用的金属复合板材料希望尽可能体现材料所具有的特点,带有金属质感的彩钢板与整体园区的调性和氛围非常契合。通过金属材料质感和颜色的组合,带来无限的创意

设计师也和万事达进行了整体的研发,每块板的高度都达到了设计的标准,在宽幅达到1.2m 的同时,最大高度达到8m,而且尽量减少拼缝,在设计对接过程中突破了很多以往的限制,克服了板长不够的工艺限制问题,体现了高科技产业的技术特性。

14 首层会议区交流空间中庭效果图

建成之后整体的建筑体量感是非常震撼的。从前期的材料和造型设计上,在立面设计的公共交流空间,尽可能反映内部空间带来的复杂的关系。在内庭院整体的立面设计上,根据不同的空间做了非常多的外形处理,有非常多的凹凸变化。整个景观内外的感受是非常丰富的(图13—图15)。

Q:在建造方式上采用装配式体系,这种方式对于整个工程有怎样的优势?

A:首先装配式体系是现在国家所倡导的,是在绿色可持续这条主线上的分支,杜绝了传统的建造方式,对外墙板进行了整体装配化的设计,通过工厂进行预制、设计对接,形成生产加工的图纸,进行板材生产,运输到现场后进行快速的组装和拼接。不但保证施工速度,而且保证外墙效果,更重要的是保证每一块板的生产精度。装配式体系一定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它会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发展,发展速度取决于装配式推进的速度。

Q:有实验表明工业建筑色彩与工作效率有着莫大的关联,在项目建筑群色彩的搭配上,怎样去选择权衡?

15 研发楼挑空大堂效果图

16 会议室效果图

172 号厂房大堂效果图

A:设计师希望整个建筑群能呈现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整体规划上采用高调银灰色设计。可在实际设计推演过程中,发现金属板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炫光,让人产生不适,尤其是阳光较为强烈的时候会产生刺眼的感觉。所以经过四五轮调色,找到一种相对在阳光照射下整体色调比较亮的一种灰度,但同时又保证内部环境的舒适。灰色保证金属板独特的魅力。橙色是和二层连廊木质的地面相呼应,让人产生一种温馨的感觉,让在其中工作的人员在心理上达到一种舒适的体验和心情的愉悦。

Q:说到色彩,在工业化4.0 的进程中,在色彩选用上会有怎样的趋势?未来是否会走向多元化路线,会有更大胆地运用呢?

A:我们也在尝试结合建筑行业技术迭代,以前认为非常简单的东西,通过色彩或者参数化软件的结合可以为建筑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也会尝试更多的色彩运用。但是色彩运用肯定要避免特别丰富的极端,大红大绿就适得其反了。

Q:在这样一个大型园区项目中,如何来平衡功能设计与人文环境设计?对人文和环境因素的考量会体现在哪些元素的植入中?

A:建筑设计特别强调场所感,场所感就是首次接触到场地的感觉。园区周边都是大型工厂,在这样一个大尺度的环境下,整个园区要有自己内部的微环境和微性格。设计师在研发楼基础上做了很多柱廊的设计,希望人们在进入园区的过程中有一个场所切换的感觉,这种切换被设计师视作为归属感

至于人文的环境,不是一种简单的具体的符号的东西,也不是具体的一句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设计师更多的是创造这样的构架,把不同的文化装入构架里,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体系(图16—图20)。

Q:工业代表制造,但是潍坊节能孵化产业园并非只有制造,我们该如何定义它?

A:潍坊节能孵化产业园不是大型的制造区,而更倾向于高科技研发性质。是加工车间与民用建筑的结合体。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项目不能叫作工业项目,其实是一个高科技园区。在这个高科技园区里,一切的事物都离不开人。园区的两个主线,第一个是通过设置模块,复杂模块简单化,提高了整体的效率;第二个是对人的交流和需求的关怀。

Q:您觉得设计师是否需要自己的风格和偶发性的认知?或者是更为开放的不被定义的东西?

A:我觉得应该是不同的,每个风格都是由阶段性的认知所决定的。要去具象的定义风格,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对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好的预判,形成了一段时期非常稳定的风格。另外一种就是随着各种环境的认知,包括材料的认知、设计关系的认知,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

从整个设计院的角度是多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展现出不一样的建筑风格。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建筑改变生活的价值观。在这基础之上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以及对于不同事物认识方法的改变,设计当然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8 一层走廊效果图

从工业建筑到后工业建筑,从生产型工厂到智能型产业园,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崛起。怎样使工业建筑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如何使工业建筑与人文更舒适的契合,融入现代化大潮,增强交互,彰显文脉,提升整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是这一代工业建筑承载的历史使命,也是建筑师们致力于后工业建筑迭代更新的一个重要探索。

19 研发楼首层西大堂效果图

201 号厂房大堂效果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